- 心理疾病都是怎么走出来的呢?
- 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但不能确定,是否应该看心理医生?
- 有心理疾病的孩子会被纳入档案 吗?
- 心理学问卷有很多,可以单凭借问卷的作答得分下心理疾病的诊断么?
- 心理疾病是因为某些件事引起的吗?有何依据?
心理疾病都是怎么走出来的呢?
心药还需心药医,要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非器质性的话就是自己的某些看法,执念,思维方式,习惯出问题了,要相信自己,不断战胜自己,给自己信心,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始终记住,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但不能确定,是否应该看心理医生?
您好!虽然不知道您遇到了什么困难,但通过您的提问,感觉到您可能存在很多困惑,是否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建议您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作一下自我评估:
1、心理咨询主要是由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室完成,倾向于心理学层面,主要是心理疏导。比如情绪压力、婚姻情感、人际关系、儿童及青少年成长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归于心理咨询的范畴,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2、心理治疗则通常是心理医生或有医学背景的心理治疗师进行,大多在医院完成,倾向于医学,主要是药物治疗。比如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精神病等则属于心理治疗的范畴,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还需结合药物治疗。
二、什么情况下需要寻求外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帮助?
1、您遇到的问题属于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范畴,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得到缓解的。
2、您遇到的问题已经存在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并且对您的身心状态、现实生活、工作及社会功能等方面造成了较大或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3、您曾尝试过自我调整,但是收效甚微,或者您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应对您目前遇到的困惑。
综上,自我评估后,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安排。
愿您早日走出困境。祝好!
真要有精神病自己是治不了的,你必须把他她控制起来三天不给他他吃饭,然后给他她五谷杂粮咸菜条熬粥喝一个星期,***自然就好了,你可能要问这么灵为什么?简单的跟你说就是排毒。
首先偶尔出现的情绪波动,不寻常的行为是正常的,生活压力大,我们需要适度的宣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也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如果没有及时科学的调整情绪和行为,那么长期以往就可能发展为心理疾病。
通俗来讲,心理疾病就是你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突然变得过激,且持续了较长时间。例如:每天有很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经常想哭,或者感觉烦躁,总想发脾气,坐立不安的焦躁状态,且自己无法控制,这样的情况持续2周以上。
l 别人无意中碰了你一下,结果你就暴跳如雷,或大骂对方,甚至大打出手;
l 不敢自己一个人出门,不敢自己去人多地方;
l 看到普通的人或画面,或进入某一个场景,就会异常的紧张,害怕。甚至想逃离。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心理疾病是异与常人,又让你觉得痛苦的。这里痛苦是很关键的一点,因为有些人的爱好,或者一些行为是异于常人的,但是自己并不痛苦,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这种时候往往出现心理问题的点并不是这件事,而是无法忍受大众的 眼光。例如:同性恋,轻微的强迫行为,宅人等等。
另外有一些专业的心理量表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当前的情况,但是并不能作为最终的判断,只能作为严重程度的参考。常用的测评量表有:抑郁自测——PHQ-9量表,焦虑自测——GAD-7量表。 如果情况严重还是要第一时间求助专业人士。
如果你确信自己有中度或重度心理障碍的话,一定要尽早就医。到当地的精神卫生医院,不要害怕会别人遭到的眼光,去精神卫生中心并不代表你是精神病人,是一般人眼中的"[_a***_]"。事实上,神经病不是***,***和神经症也有很大区别。这东西就和感冒一样,它也是病,但是***都会得感冒,只不过这是心灵感冒了。,当然如果你能认识到这些说明你认知上还没有出现错误!不管怎样,不要放任问题发展,心理干预都是在问题开始之初最有效,如果需要的话,同时接受一定的药物治疗也是应该的!
有心理疾病的孩子会被纳入档案 吗?
不会记入档案的,这些都是自己的内心情况,你又不是犯了什么事情。如果出现情况希望你也不要紧张,找找自己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你可以找个时间和老师好好谈一谈,她会帮助你走出来的。
不会写入档案,写的是因病休学,不会有错的。 因病或事或其它原因暂时停止上学,学籍还保存在该学校。休学期满后返校继续学习。学生要求休学,必须由本人书面申请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等,所在学院提出意见,报教务处审批。
休学是指因病或事或其它原因暂时停止上学,学籍还保存在该学校。休学期满后返校继续学习。学生要求休学,必须由本人书面申请(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等),所在学院提出意见,报教务处审批。
心理学问卷有很多,可以单凭借问卷的作答得分下心理疾病的诊断么?
我是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在一所大学里做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心理学的问卷有很多,用途不一样,在临床上要根据来访者或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行为问题使用心理测验问卷。
对你提出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如你所说,心理学的问卷有很多,智力测验的、人格测验的、心理行为问题评估的、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的,以及专门用于检查精神疾病的;在临床上,面对来访者或者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即心理测验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根据测验结果来判断来访者或者患者心理行为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第二,心理学问卷,在临床上的使用,仅仅是作为一种***手段,而非凭借心理学问卷来决定来访者或者患者心理行为问题是否属于精神疾病。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对来访者或者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要做出最后的判断,即诊断是在听取来访者或者患者主诉、与其交谈、临床观察、家属报告、其他医学检查的基础上,再综合心理学问卷的结果做出,不会仅仅靠心理学问卷来做出诊断。
心理学问卷在诊断精神疾病过程中,它只是一种***手段,而非唯一的依据。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按精神卫生法规定,只有医院的医生才有诊断权,心理问卷只是医生用来评估的一种方式,并不能以问卷结果直接进行诊断。
同时从心理专业的科学严谨性看,心理疾病的诊断有严格的诊断标准,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心理咨询师可以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评估,当评估结果显示需来访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咨询师是需要与来访解释沟通清楚这部分的,因为诊断权只有医生才有。
心理学中的问卷确实很多。但是,很多心理疾病的诊断,心理测量的结果只能够做个参考,还要看来访者的具体症状,比如情绪、情感和行为特征等。
心理测量问卷本身存在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记得一位著名的心理学专家说过,心理测量就像照铜镜,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像。更不能把问卷测量本身当成医学的检查,具体的病灶可以通过检查,看的一清二楚。
心理问题比较复杂,致病的因素复杂多样,具体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很多时候,你在进行测验的时候,还会说谎与掩盖,所以,对问卷的结果,不同的治疗师也会给出不同的解读。
所以,如果你对心理测验感兴趣,只能带着玩玩的心态,因为很多时候,非专业人士或者网络的机器评分存在“测不准”的问题。比如,一些气质类型和性格测验,你可以在网络上自行测试,这些有助于你对自己更加地了解。但是一些专业疾病的测验量表,就不要测试了,比如焦虑量表、抑郁量表、scl90症状测评量表等。
专业的事还是让专业的人来做,心理问卷属于心理测量测验的范畴,由专业机构发布,由专业人员测评,就这还有偏差。
来源于网络或某些书籍上的问卷对你有吸引力有诱惑,你也愿意走捷径自己给自己做心理测评,专业性有多少?可信度有多少?还有多少准确性?
这样说来,如此诊断不可信,如此诊断会有“后遗症”,使人走向迷途,甚至害人不浅。
心理疾病是因为某些件事引起的吗?有何依据?
感谢邀请!首先说明一下,我不是医生。
关于心理疾病,我认为是和生长、工作环境,生活经历、特殊敏感事件,或许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但发病的概率,与文化受教育程度,心理、性格,接触环境等相关。降低途径主要有亲近自然,缓解心里压力,正确处理和看待生活中的人、事、工作,放松心情,培养兴趣,培育乐观、积极、向上的情趣。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心理问题是因为某些事引起的,那么可能是野蛮分析,因为抽象的理论无法准确解释一个活生生的人。
如果你随着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了解,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可能与某件事有关,这是你真实的感受。
如果一定说有什么依据,就是你自己感觉到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1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