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理疾病-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huangp1489 2024-06-15 67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 同性恋、双性恋是心理疾病吗,你怎么看?
  2. 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几种?

同性恋双性恋心理疾病吗,你怎么看?

如果这个人从小家庭不是很幸福,或者受了一些打击,喜欢叛逆,别人喜欢的他偏不喜欢,别人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事事都想不按正常的来,那他就真的可能心理疾病所以,同同性恋爱,***这种事情在他看来是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事情,他乐意这样做,无关爱不爱。

我一向觉得,如果是真爱,对方是男是女,同性或异性都好,只要双方是真心的,并且能够正视别人对他们的不理解,努力争取别人的祝福,都是很正的事情。

虽然我们是正常的恋爱观,但对于跟我们不同的,我们也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这样对他们来说不公平。

人类心理疾病-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真爱不分年龄,不分种族,不论贫富,没有国界,为什么要分性别?

个人认为不是!喜欢这个东西是不能靠人为来控制的!就算是***或者是同性恋也是一种喜欢和爱的行为,你能控制自己喜欢或者爱一个人或者事物吗?当然不能!病是一种消极的表现,就像感冒发烧,就会让人消极,没精神!可如果***同性恋会给人带来快乐,希望,会让人积极向上,,就犹如男女恋爱给人带来的美好和满足!这就不是心理疾病!而是喜欢和爱!当然我不排除有的同性恋***是变态,但那是建立人格扭曲心理变态使人堕落的基础上!既然爱能使人美好快乐,我们何必要去批评指责!就算男男爱女女情又能怎样!!!

由于***在传统的认识当中还属于比较敏感的范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的认识似乎常常要定义到病态或者变态,并且由于***者大约只占人口的1%~5%,占的比例相对要少的多,所以对于发现自己是***的人本身也常常产生困惑,那么***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人类心理疾病-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各种少数性倾向(男同性性倾向、女同性性倾向、双性性倾向)和精神病理不存在任何内在联系,故同性恋、***不是一种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只是一种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性取向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将同性恋自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去除;1993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国际疾病分类中除名;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对同性恋的诊断参照ICD-10做了调整,也将同性恋从疾病分类中除名。

不论同性恋、异性恋还是***,这种现象都不是人类特有,其他种类的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也有——这是有很多科学资料数据证明的,已经可以判断,***是正常的,至少自然允许。

人类心理疾病-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可耻,甚至占大多数。有一种解释是,同性恋和异性恋都是单一的性取向,而***则是包含了这两种取向的一种性取向。你可以理解成,有些人喜欢粉红色,有些人喜欢黑色,而我们既喜欢粉红色又喜欢黑色。

但是由于社会接受***的能力还很弱,对于那些在这方面有困惑的人,需要首先确定自己是否是***,如果确实是,也不要否定自己,陷入痛苦之中,因为***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一种正常的现象,而不是什么疾病,除非给自己带来了明显的痛苦,而学会接受自己是很必要的。



林溪:知名心理学专家,明星私人心理医生,企业EAP顾问,用心理看世界,归纳发展出独特个人风格的“读心术”、“识人术”体系,累积了众多经验和案例,被誉为“最美读心女神”。

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几种?

心理障碍是有很多种的,我们常见的有下面这几种:

  1. 适应性障碍主要是由于环境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失调。通常表现为不能正常的适应工作、生活和学习,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等。
  2. 焦虑性障碍: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达到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经常怨天尤人,自忧自怜,毫无缘由地悲叹不已;遇到一点紧张的心理压力,便会慌张地不知所措,并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3. 抑郁性障碍:主要表现是情绪持续低落,悲观厌世,自我评价降低,不愿与人交往,情绪呆板,总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不幸、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
  4. 恐怖性障碍:如恐高症、动物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主要表现就是赤面恐怖,也就是在众人而前脸红,面部表情惊恐失措,不敢正视对方,害怕别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而难堪,心理产生紧张不安、心慌胸闷症状
  5. 强迫性障碍: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张、痛苦。强迫性症状中常见的有:①强迫观念,如强迫回忆、强迫怀疑等;②强迫意向或强迫冲动等;③强迫动作,如反复[_a***_]门锁等。
  6. 疑病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健康状态过分关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经常诉述不适,顽固地怀疑、担心自己有病,经实验室检查和医生的多次解释后仍不能接受,反复就医,甚至影响其社会功能

如果大家有了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对症下药,“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希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你好

之前亲友有得抑郁症心理障碍,特意和心理医生了解过。

心理障碍通常会人没有精神,讨厌自己也不喜欢别人。

常见有以下几种:

强迫症:经常脑海中回想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无关紧要的事情。对事情过分执着,过分追求完美。

抑郁症:长期心情低落,不快乐。感觉自己没有存在感(无价值)

社交恐惧症:在人多的公共场合恐惧被注视、关注。

睡眠障碍:长期睡眠时间太多或太少,失眠多梦,难以入睡。

您好。

什么是心理失衡:心里失衡又被称为心里障碍。

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如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人格障碍、变态心理等等消极的与不良的心理,都是心理问题。

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经常怨天尤人,自忧自怜,毫无缘由地悲叹不已;碰上一点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点紧张的心理压力,便会慌张地不知所措,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并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1)思绪狭窄、紊乱;

(2)长时间过分担忧;

(3)情绪急切、过于激动紧张(有时候歇斯底里);

(4)往往伴随失眠、反复恶梦等。

“完美主义”人格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如:

(1)过度的自我批评、过多的体念失败、自我强加的过高标准或者过高的目标追求;

(2)恐惧失败;

(3)不顾后果地追求成功;

(4)饱受应该得到目标的折磨;

(5)一般都很难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感受;

(6)喜欢把意志强加给别人。如华为集团追求完美事件、绵阳一高考“机器”等例子都是“完美主义”导致的典型***。

抑郁性心理障碍:

情绪持续低落,郁郁寡欢,悲观厌世,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评价降低,不愿与人交往,情绪呆板,总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不幸、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主要表现特征有:

(1)心境恶劣;

(2)对事物没有兴趣;

(3)人际关系紧张,好像看哪个都不顺眼,缺乏情感

(4)自我评价降低,无自我价值感。

恐怖性心理障碍:

紧张、焦虑、眩晕等心理反应。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动物恐怖、广场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主要表现就是赤面恐怖,也就是在众人而前脸红,面部表情惊恐失措,不敢正视对方,害怕别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而难堪,心理产生紧张不安、心慌、胸闷等症状。

强迫性心理障碍:

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张、痛苦。强迫性症状中常见的有:

(1)强迫观念,如强迫回忆、强迫怀疑等;

(2)强迫意向或强迫冲动等;

(3)强迫动作,如反复检查门锁等。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①高度攻击性

②无羞惭感

③行为无***性

④社会适应不良

这类人在幼年往往学习成绩不良、逃学、被开除、漫游、反复饮酒、性放荡、说谎、破坏公务、偷窃、***、对抗长者、攻击人等表现。成长后情感肤浅而冷酷,脾气暴躁,自我控制不良,对人不坦率,缺乏责任感,与人格格不入;法纪功能较差,行为受本能欲望、偶然动机和情感冲动所驱使,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自私自利,自我评价过高,狂热但不动人的行为;对挫折的耐受力差,遇到失利则推诿于客观或者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或引起反应状态;缺乏***性和目的性,经常更换职务;缺乏良知,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觉知;缺乏悔恨感与羞惭,不能吸取经验教训;多种形式的犯罪,趋向伴发药物或乙醇滥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1700.html

相关文章

你没点心理疾病,你没点心理疾病英文

感觉自己有时候和一些心理疾病的症状有些相符,但感觉自己又没有问题,为什么?有心理疾病却不知道什么病也不知道怎么应对怎么办?据说每个...

其他疾病 2025-04-06 阅读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