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生理发育有哪些特点?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一,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生机:是指机体活动的机能。
发育:是指脏腑功能的进步。
婴幼儿时期无论是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都是稚弱不够成熟完善的,但同时又是在不断的向成熟方向发展,机体对水谷精气的需要比成人更加迫切,更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才能迅速的发育。
《颅囟经-脉法》曰:“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纯阳”学说,概括了婴幼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的过程中,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五脏六腑。
娇嫩:柔弱,不耐攻伐。
形:形体结构,肌肤筋骨,精血***。
气:正常的生理功能。
充:充实旺盛。
以上特点概括说明了小儿出生后,在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未成熟,生理功能的不完善。对病邪的侵袭,药物的耐受能力都较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生理现象,在两岁以下的婴幼儿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
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的形气皆不足,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的突出;心、肝两脏。相对有余。这就是统常所说的“两有余三不足”。
(1)小儿肺常不足
肺主一生之气,小儿生长发育对肺气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小儿肺叶娇嫩,喜湿恶燥,同时又易感受外邪,相比成人更容易患时行疾病,肺胃阴液不足,肺气虚弱,故会经常出现自汗、感冒、咳嗽等疾病。
(2)小儿脾常不足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初生,脾禀未充,胃气未动,运化力弱,除了正常生理活动外,还要不断的生长发育,因而对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气的要求更为迫切。
如果稍有喂养不当,饮食不节,饥饱不适就会损伤脾胃而生病,导致气血减少。因此,在喂养时应遵循“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的规律,也就是通常说的“七分饱”。
(3)小儿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肾中孕育的元阴元阳又是生命之根,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肾阴肾阳未盛,但小儿的生长发育,抗病能力以及骨髓、脊髓、脑髓、发、耳、齿等的正常发育都与肾功能有关,故肾不敷所求,出现肾气常虚。
(4)小儿心常有余
小儿心神易动,容易受惊吓,出现烦躁等症。
(5)小儿肝常有余
小儿为纯阳之体,容易从阳化火,易动肝风。如好动,惊风,抽动症等。
婴幼儿时期,无论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娇嫩,不曾完善的。必须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才能不断地趋向健全和成熟。
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对于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保健、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看儿科学的课本,里面的知识很有意思,想着自己的孩子或者当初的自己就是这么发育而来的,借着脐带吸取母亲的营养,然后把废物排到母亲体内,让她承受着所有的不适和难受,感觉每一个做母亲的都很伟大。
- 概括的讲,婴幼儿生长发育有这样一个规律,就是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一般孩子3个月抬头(颈椎),6个月会坐(胸椎),1岁会走(腰椎),先会抬胳膊,再学会手指头抓东西,先会说单个词,然后再叠字,再词组等等。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的意思是大人有的,小孩子全都有,包括情感和思维,小孩子其实能感觉到周围人的情绪,但是因为他无法表达,就造成了我们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的误区,其实胎教丛受精卵形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孩子影响最密切的,就是他的母亲。
- 虽然婴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因为他还小,很多器官虽然成型了,但是很脆弱,容易受伤害,比如:从皮肤开始说起,小孩子的皮下脂肪层比大人薄,大家都知道脂肪能保暖,所以婴幼儿的保暖能力低,尤其是早产儿。
- 为什么婴儿喝奶喝多了就吐,我们成年人喝多了不会不受控制的往出吐,顶多会觉得胀,因为孩子胃和食管连接处的贲门括约肌功能不完善,这个肌肉收缩可以抑制胃里的食物返流到食管。
- 为什么小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发展为肺炎,因为小孩子的支气管又短又粗,病原体好进,路程又短,所以很容易就从气管到支气管再到肺部。
- 为什么小孩子发烧容易惊厥,因为小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好(包括大脑和脊髓),我们看到的抽搐实际上是肌肉在神经的控制下强直性收缩,当神经发出指令让肌肉收缩,肌肉就会收缩,但是发育好的大脑有发命令开始的,也有下命令收回的,从而维持平衡。当体温一升高,这种***就会使得大脑的神经下命令,因为它感到这个不正常的现象,要做点什么,而它发出命令了,收回命令那一部分(抑制功能)发育比较差,就会惊厥。
- 为什么刚生下的孩子反而不容易生病,往往是半年之后逐渐开始,因为刚生下来母体内存在的抗体会经脐带留给孩子一部分来抵抗病原体,但是当孩子出生后,就得靠自己了,自己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当中,不管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没法担当大任,尚不能抵挡一些强大的病原体,所以在这个时候,给孩子被动的打疫苗是有好处的,给他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也是必须的。
- 另外,小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因为他之前什么都没接触过,就像没学过汉语的人,让他直接学英语,会比母语是汉语的孩子学得容易一些,一些行为或者说话,小孩子学的也很快,所以最好的早教其实是言传身教,比送早教班更直接。
为什么有的婴儿一出生就有牙齿?
据统计,在每3000-4000个新生婴儿中,就会有一例生下来带牙齿的,俗称“胎生牙”。
如果宝宝有胎生牙,并不是一件好事,[_a***_]一般会建议拔掉。在旧社会,如果哪个婴儿从肚子里生出来后就带着白花花的牙齿,会被当做“鬼牙”来看待,是非常不吉利的。当然了,这些都是封建迷信。那么为什么有的婴儿一出生就会有牙齿呢?
正常婴儿的乳牙,大多是在出生后的5-8个月开始出现的,有的早的可能会在4月。婴儿出生就带有牙齿的现象,非常少见,目前在医学界中还没有定论,可能跟遗传,内分泌以及备孕环境有关系,也有可能是由于一些系统性的疾病在口腔中的表现。
这当中遗传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在有胎生牙的婴儿当中,大概有20%-25%左右的宝宝,被发现其家族中有家人也曾有过同样的情况。
还有分析认为,这些还和妈妈孕期的一补钙行为有很大关系。如果妈妈本身身体对钙质吸收比较好,又非常喜欢喝豆浆牛奶之类的高钙食物,就不需要再吃钙片来补充了,要遵从医嘱,按照医生进行的检查后来规划自己的营养补充。
如果孩子一出生就带有牙齿,会因为牙齿本身不牢固,在喝奶的时候被吸入气管而造成危险,还有磨破宝宝的舌头引起溃疡感染的危险。如果你的宝宝有新生牙,护理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听从医生的意见,必要的时候可以及时拔出,以免影响到后面的乳牙发育。
婴儿一出生或是出生几天就已经有的牙齿,一般视为出生齿。但是老一辈的人会把这颗牙齿叫做“鬼牙”,甚至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听起来就有点让人毛骨悚然。
我们都知道,孩子一般长牙时间是在6月龄开始长牙,最早时间有2月龄或是4月龄,最晚是在1周岁之后再长第一颗乳牙。
婴儿一出生就有牙齿,属于比较罕见的情况。这个特殊情况有可能跟家族遗传、环境和宝妈内分泌有关,也有可能是宝宝身体有潜在病因集中在牙齿上。
婴儿这颗特殊的牙齿,一般对自身没有太大不良影响。但是这颗牙齿属于早期乳牙,一般没有牙根或是发育不良,很容易松动或是脱落,婴儿如果不小心吞进去,容易出现窒息的危险。
因此,为了避免牙齿脱落出现危险,建议宝妈要及时带孩子去拍片,判断牙齿是否要拔掉。早期乳牙一般不建议拔除,会有可能影响后期其他乳牙的正常发育。拔牙后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引起口腔问题,导致宝宝食欲不振。
但是婴儿过早长出乳牙,喂奶会有一定难度。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都要注意正确喂奶方式。
宝妈要确保宝宝全部含住乳晕,乳头要放在牙齿上方,宝宝喝完奶以后不可用蛮力扯出,要用干净的手指伸进宝宝嘴里,减少宝宝的力度再***。奶粉喂养的宝宝也要注意使用这个方法。
所以,如果宝宝一出生就有牙齿,爸爸妈妈们不要害怕哦,只是比较特殊而已。大家在备孕时,要做产前检查、孕期避免处于放射线、辐射的环境、不要过量补钙哦!
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在口腔上颚的中线旁边和牙龈边缘上常常可以见到***的小点,大概有一个芝麻那么大,俗称“马牙”,这并不是真正的牙齿,但是老一辈的人就确信是牙齿,而且还是一种不详的征兆,所以在以前,很多老人都会特意去把这个马牙挑掉。
马牙其实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堆积或者尿液腺潴留、肿胀造成的,它不会妨碍新生儿吸吮,也不会影响到以后正常长牙的。因为在宝宝出生几周后就可以自己消退,或者宝宝吃奶的时候多次摩擦而消失。
那么,马牙可以挑掉吗?
有的老人觉得马牙影响宝宝喝奶,也有老人觉得这是不好的症状,所以就用针挑掉。但其实这个做法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因为新生儿的口腔粘膜非常柔嫩,唾液分娩又比较少,容易造成损伤,而且粘膜下的血管又很复杂,细菌很容易从破损处入侵血液,严重的还会造成新生儿败血症。
总之,做父母的就要科学育儿,不要盲目听信一些不科学的说法,马牙不是牙齿,不用特意去处理。要十分小心的保护好新生儿,减少新生儿感染的机会,这样宝宝才能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