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中华文化”可以讲是从“敬畏”而来,中国最古老的被誉为“群经之首”之经典《易经》所讲或说教导国人最重要的是效法“天地”之“道德”,尤其是“天”之“道”,中国文化所讲的“天”,就是代表“大自然”。中国传统以来就是一个“农耕文化社会”。而“农耕文化”社会是要看“天”的“脸色”吃饭的,所以中国先人自古就对于“天”存有“敬畏之心”,而且即便就现今来说,人类对于“大自然”未知的东西远远多于已知的东西,人类本也是从“大自然”里来的,只是“大自然”产生之一物。所以我们对于“大自然”永远要“心存敬畏”!永远要“虚心”!这也即便是“西洋圣哲”之一的康德,他早有名言讲这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最值得我们人类“敬畏”的,其中一样就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可以讲《易经》内中解释宇宙万物的六十四卦全都是从“乾坤”(即“天地”)两卦这里演变生发出来的。这也是孔夫子之所以讲“君子”有“三畏”首先是“畏天命”之根本原因,这与“西洋圣哲”康德所讲的要我们人类首先“敬畏”头顶上的星空”是有相近道理的。而孔子所讲其余“二畏”的“大人”和“圣人”,他们思想的最高境界还不都是从“效法天道”而来吗?所以中国“圣贤”之一的朱熹教导后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学子,首先是要有“居敬持志”的“居敬”之”心”,这实际上才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入门”之“基本功”。本人认为如没有这种“居敬”之”心”,可以讲是学不好中国传统文化的。而朱熹所讲对于“文化”的“居敬”之“心”,其实也是源自于“儒家”的祖师爷孔夫子“三畏”而来的,尤其是第一“畏”之“畏天命”。据说集中国传统“心学”大成的“心学”宗师王阳明,他收学生时什么话都不说,首先要学生先对着点燃的一炷香***,待一炷香燃尽后才给学生讲话。其目的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居敬之心”。
你好,我是一名育儿达人,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访一个地方税务局的官员,这个官员狂妄地说:“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是何等的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敬畏为何物,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论语·季氏》上记载,“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畏”是“敬畏”的意思,也就是谨慎小心地去对待,大人是身居高位的人,狎是轻慢,不重视的意思。
天命,是自然界的规律,是人力不可改变的法则。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长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收,冬枯,万物荣枯各得所宜,是地理自然之道;人生天地之间,父子有亲,夫妇有别,朋友有信,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
天命不可违,当一个人,或者整个人类,失去了对天道、地道、人道的敬畏之心,就会走上违背自然规律的邪道,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天道、地道和人道之中,人道只占三分之一,所以,顺应天地之道然后为人类造福才是正道,人类把自己凌驾于天地之上,最终结果是灾难的降临。所以,敬畏天命,也就是敬畏天道、地道,去靠自我的自强不息来加强自我的免疫力,去小心谨慎地对待天地自然来增强自我的适应能力,这才是正道。
二战时期,当纳粹军队撤出法国巴黎时,***曾下令炸掉塞纳河上所有的桥梁,但德国军官面对这些与巴黎城市浑然一体的桥梁,他违抗了军令。同样,当盟军进攻德国时,许多的城市被毁,唯独海德堡幸免于难,原因是那里有“出此校门,便无学问”的海德堡大学,那是诞生过无数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学府。出于对文明的共同敬畏,使他们放下了手中的屠刀。
人如果失去了敬畏之心,在他们脸上那就只有放肆、邪恶、虚伪和鲁莽。纳粹在仇视犹太人的心理作用下,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变得那么邪恶,***了600万犹太人。自己最后也走向了坟墓。同样,自从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妄自尊大,大肆掠夺,造成全球气候剧变,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
要敬畏“大人”。“大人”与“君子”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两者都是有仁有智的人,但是,“大人”不仅有仁有智,还要有“位”,这可以从《周易》中的“君子”与“大人”的用法上得到证明。为了自身的利益或欲望满足,而不把仁智兼备的官员放在眼里,无视***、藐视官员,那是自取灭亡。但决不是在“大人”面前无所作为,儒学绝不是培养奴性的学说。只有符合道义的官员,才能叫做“大人”。
因此,敬畏大人所敬畏的不是其官位,更不是官员本身,而是其仁其智。对于仁智不全的官员,君子要去辅佐、帮助,成人之美,而不是去贬低、侮辱,更不是去咒骂;对于根本不讲仁德的官员,君子要用自己的仁与智去教化他、影响他,教化和影响不起作用,就用“政”与“刑”去罢免、除掉他。《论语·里仁》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这个意思。
敬畏“圣人之言”。所有的圣人,都是有益于民众,有益于国家民族的非凡人物,不是因为他们的地位高,更不是因为他们在财物上的富裕,而是道德修养的崇高。
因此,圣人之言是经国济世之言,是公正无私之言,若非如此,不会流传于世而长久不灭,也不足以称之为圣人之言。这样说来,敬畏圣人之言,不是敬畏圣人这个人物,而是敬畏圣人的道德修养,而是敬畏圣人之言所体现出来的道义。
人们会反驳说:难道圣人之言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我们难道就用圣人之言来束缚人们的思想吗?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言论,就不能称为圣人之言,那是经过千年甚至数千年过滤、沉淀之后的言论,而不是圣人的所有言论;能称之为圣人之言的言论,都是讲做人做事原则的,而不是讲具体的方法的,而且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言论,我们从中可以感悟、体会、学习到许许多多的智慧和道理,那是给我们指方向的,路还要我们每个人自己去走,思考和应用它还要靠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心与身体。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我们从圣人之言中受到的启迪,就好比得到了点石成金的方法,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呢?
小人因不知天命,就会肆无忌惮,没有丝毫的敬畏之心,也就会轻慢大人,就会侮辱圣人之言。
不知天命,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就会受到更多的挫折和磨难,就会南辕北辙,蹉跎自己美好的人生;轻慢不但会显示自己的无知和笨拙,而且会冒犯大人的威严,会触动大人的地位,给自己树敌和创造对立面,最终让自己的人生困难重重;侮辱圣人之言更是失去了做人的指路明灯,尤如盲人瞎马,在大漠上独步行走……
人有敬畏之心,才会细心经营我们的人生,才会爱护我们的人生,才会走好我们的人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