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小鱼每天死几条,求病因?
烂尾病是淡水鱼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时,尾部烂掉,骨骼外露,可以引起病鱼大批死亡。饲养孔雀鱼时,很多鱼友都遭遇了孔雀鱼烂尾的情况,如何治疗孔雀鱼烂尾病呢?孔雀鱼烂尾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烂尾病的病因:
1、因细菌、霉菌自伤口所引起的疾病。
2、可能是鱼之间,鱼儿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
3、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过多。
烂尾病的症状:
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严重时停止摄食,鱼体失去平衡,病鳗易吊挂于食台上;尾鳍及尾柄处充血、发炎,鳍条末端蛀蚀,鳍间组织被破坏,鳍条散开,呈蛀鳍;严重时尾鳍烂掉,尾柄肌肉溃烂,甚至整个尾部烂掉,骨骼外露。在水温较低时,常继发水霉感染。
烂尾病的治疗方法:
1、在100千克的水中放呋喃西林粉0.2克进行浸洗消毒,多次用药后可缓解病情。
2、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灵3~5片,浸洗病鱼30分钟。
3、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5~8片浸洗消毒,可预防感染此病。
4、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加食盐溶液浸洗消毒。
5、用庆大霉素浸洗,在100厘米X50厘米X35厘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
6、用1%食盐水浸泡病鱼,直至痊愈。
烂尾病的预防:
2、放养密度要适当;
3、要加强管理,水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所投饵料要既少且精;
4、经常换些干净水,及时捞除残饵,定期排除池底污物;
5、定期撒生石灰,使池水呈弱碱性。
总之,不管是饲养何种鱼,水质非常的关键,正如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一样,孔雀鱼生活的环境也需要保持干净,这才是避免疾病的最好方法
。
从龙巅鱼邻上看来的,你也可以自己发帖到鱼邻问问孔雀的鱼友
我的孔雀鱼怎么不见了?
孔雀鱼肯定不会凭空消失,很显然,消失了就是死亡了,原因无外乎就是以下几种:
1、生病引起死亡;
初生的孔雀鱼小鱼苗,体质差,抵抗力差,对水温、水质的变化极为敏感,因此,极易因水环境动荡生病,或是受到外界寄生虫、病菌的侵扰而患病。而柔弱的小孔雀鱼通常都不能自我免疫力恢复,结果就是因病致死。比如小孔雀鱼最常见的针尾病,就是饱受水里的***(三代虫)困扰,拖累而死的。
2、设备导致意外;
同样,初生的孔雀鱼小鱼苗由于体质差,所以游动能力较弱,在水流稍大一点的环境中就“身不由己”的随水漂流,遇到一些过滤器的进水口,抵挡不住“强大”的吸力而被水流吞噬进过滤器而死亡。
当然,这种水流的吸力对孔雀鱼大鱼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对小鱼苗来说就是致命的。
3、被大鱼吞食了;
如果说前面两种情况不可避免,那么小孔雀鱼被大鱼吞食就是责任完全在我们了。毕竟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判、及时处理,那么“大鱼吃小鱼”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在我们实际养鱼过程中,小孔雀鱼非疾病消失的绝大多数原因就是因为被大鱼当作“点心”吃掉了。
养孔雀鱼苗三忌?
1、忌随意混养:鱼类在养殖的时候是要注意区分好品种的,有些品种不适合混养,如果混养很有可能会造成某一品种死亡,对于孔雀鱼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在养孔雀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不要轻易混养。
2、忌盲目用药:孔雀鱼在生病期间可能会需要用药医治,但是药都有三分毒,我们在不能确切判定孔雀鱼的病症的时候,就不要轻易为孔雀鱼用药了,否则很容易会导致孔雀鱼死亡。
3、忌胡乱配对:孔雀鱼不能胡乱地进行配对,因为孔雀鱼本身血统就不错,如果杂交的话会造成血统等级降低,损失经济价值
孔雀鱼生病有哪些表现?
孔雀鱼是极具观赏价值的水族小宠,然而生病的孔雀鱼就会丧失原有的美丽。
当然,孔雀鱼和人类生病一样,也有出现生病的前兆,饲养者可以根据鱼儿患病前的征兆,提前的给与处理治疗,让孔雀鱼能尽快的恢复健康,然后正常的生活成长。
一般来说,患病的孔雀鱼首先会出现食欲下降、精神状态萎靡不振、在水族箱中的游动频率减少,有时甚至停止游动呆呆的沉寂在缸底或者漂浮在水族箱水面上。
当孔雀鱼处在患病初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怪异的呼吸方法、在水面附近做出呼吸困难状、游水动作有些不自然、身体磨擦于他物似的在游水,或者一只张着嘴。
危害孔雀鱼的疾病有很多种,还有很多害病的孔雀鱼会出现鱼体全面欠缺光泽、尾鳍呈合闭状态等症状。
鳍部先端溶解、体表或鳍部有白点、嘴边或身体的一部分呈白状、鳃部呈红白肿状、鱼体有瘀血部分、鱼体出现水泡、极度消瘦、鱼鳞竖起而鱼体呈肥胖状、眼球呈突出状、类似绵花球状这些都是孔雀鱼患病时可能会出现的症状。
饲养者一旦发现孔雀鱼有这些症状,就表示孔雀鱼已经生病。
然后就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症分析出孔雀鱼所患的到底是那种疾病,在根据病因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已让孔雀鱼能尽快的恢复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