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常见疾病,心理学常见疾病有哪些

huangp1489 2024-07-19 17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 心智不健全从心理学上怎么表述?
  2. 心理学家有了心理疾病,该如何治愈?
  3. 变态(异常)心理学课上,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 最近流行一种说法叫“外向型抑郁症”,心理学上有这种病么?
  5. 有哪些心理学方面的好书?

心智不健全从心理学上怎么表述?

心智不健全其实没有个统一的标准,要根据你所处的社会,人群,经历来看,大体指的是那些人生经历不完全,或经历了人生大变,遭受了重创后的某些人,他们无法再过正常生活或者在生活或工作的某些方面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经历.比如一个高中生,父母双亡,那么她长大以后的婚嫁可能就会有问题,严重的可能导致她无法再有爱的感觉(情感剥夺),更有甚者智力也会有损伤,所以叫做心智不健全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正常。

心理学家有了心理疾病,该如何治愈

看过一部电影,张国荣演的,他是心理医生,却每晚梦游有精神分裂症。心理医生如果心里疾病了就自救,把自己一分为二,让理智的自己和病态的自己进行对抗,然后现实中麻木的自己做为裁判,我以前就是这样,现在我理智的人格胜利了,恶魔的自己只有在精神重创的时候出来想要取我的性命,

很多人会疑惑,怎么自己就是研究心理学的,或是帮别人进行心理咨询的,自己就处理不了自己的问题呢?首先,心理学家是人,不是神,也有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是他们更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有更多更有效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常见疾病,心理学常见疾病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也会有心理病?

心理学***森田是神经症患者、心理学***荣格曾患精神分裂症、心理学***埃里克森患有神经症和精神病,另外榜上有名的还有霍尼、马斯洛、阿德勒等,的的确确,这也是一个许多来访者和普通人群所关注的焦点,心理咨询师一定都有病吗?你都有病了,又怎么HOLD得住我呢?甚至有一些对心理学一知半解的人,直接就嘲讽心理咨询师了——你是不是有病才干这行的。

其实从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讲,世界上就三种人——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常人,就是属于神经症,内心经常有男与女、生与死、成功与失败的纠葛与争斗。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一个人都无法幸免——都是病人。只是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敢于直面自己病痛的人——不讳病忌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心理学常见疾病,心理学常见疾病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看到的那些心理学***,只要去读他们的生平,就知道他们的内心一直都处于苦难和挣扎当中——可谓拧巴之极,而越拧巴,反而越练就了他们解除内心疾苦的本事,当痛苦隐退、平静和喜悦现前的时候,也是他们开始行走人间、悬壶济世之始,他们要把自己毕生与自己内耗所悟,教给其他同样痛苦而善良的人们,让人们走出心灵的泥沼。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心理太健康的人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他们需要去做更大更重要的事业。如果没有对痛苦有过切身的体验,很难对别人的痛苦产生共情。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因素。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心理专家都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咱们需要定义一下 " 病 " 这个词,从广义上来说,没有人是没有病的,因为人面临环境变化、面对压力事情时都会发生心理上的变化,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心理病,那么所有人都有病,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当然也有病。

二、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如果也有病,怎么治疗

心理学常见疾病,心理学常见疾病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实际上,一名经得起检验的心理咨询师一定是要经过专业学习、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这几部分完成之后,才可能承担接待来访者的重任的。而在这其中个人体验尤为重要。

1、心理学家或咨询师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个人体验。


所谓的“个人体验”,就是心理咨询师自己接受的心理咨询/治疗。可以是一次或几次(短程),也可以是长期,甚至持续多年的(长程);可以是一对一的个体咨询,也可以是团体咨询。换句话说,只要是心理咨询师本人接受的心理咨询,任何取向、形式,都可以称为“个人体验”,解决自己内心的伤痛和情结。

我们总说心理咨询师就像镜子,可以照出来访者身上的痛苦和人际模式,这面镜子究竟明不明净、通不通透是关键。如果咨询师自己都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话,就好象哈哈镜一样,把来访者照变形了,当你带着自己的伤痛来到咨询师面前,咨询师却带着偏见告诉你说是你想多了,是你不对,你有病?你是什么感觉?个人体验可以帮助咨询师成为“更好”的自己。

1)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咨询师在咨询与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压力事件,或受到来访者情绪的影响。当咨询师陷入抑郁焦虑情绪时,个人体验可以有效缓解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及时调节情绪,减少症状,让咨询师能够以更好的、更安全状态工作。

2)长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的成长。除了解决即时的个人议题之外,长期的个人体验能够提高自我觉察与自尊水平,改善人际关系,更成熟地应对压力,让咨询师得到全面的成长。

2、寻求督导

心理督导,是指对长期从事心理咨询/治疗工作的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的职业化过程的专业指导。心理督导是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在长期的心理治疗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是终其一生都需要接受督导。包括督导师本人,也要定期接受督导。

通过督导,除了可以帮助咨询师/治疗师在临床实践当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且使用所掌握的理论,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由督导师传授咨询/治疗的具体技术和技巧。

督导可以借助案例中的问题帮助咨询师和治疗师认识他自己的问题。提醒咨询师/治疗师进行反思反省,或者提示咨询师/治疗师需要做个人体验,来促进咨询师/治疗师本身的成长。

变态异常)心理学课上,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变态心理是灵魂处于不自由的状态,而使自己象自然物一样为质的规定性所[_a***_]。

物之所以是某物,乃由于其质,如失掉其质,便会停止其为某物。质基本上仅仅是一个有限事物的范畴,这个范畴只在自然界中有其真正的地位,而在精神界中则没有这种地位。例如,在自然中,所谓原素即氧气、氮气等等,都被认为是存在着的质。但是在精神的领域里,质便只占一次要的地位,并不是好象通过精神的质可以穷尽精神的某一特定形态。譬如,如果我们考察构成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观精神,我们诚然可以说,普通所谓道德上或心灵上的品格,其在逻辑上的意义相当于此处所谓质。但这并不是说,品格是弥漫灵魂并且与灵魂直接同一的规定性,象刚才所说的诸原素在自然中那样。但即在心灵中,质也有较显著的表现:即如当心灵陷于不自由 及病态的状况之时,特别是当感情激动并且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时,就有这种情形。一个发狂的人,他的意识完全为猜忌、恐惧种种情感所浸透,我们很可以正确地说,他的意识可以规定为“质”

我们的变心,是一位老院长讲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院长模仿***人的各种状态、走路、看人、说话、低头、思考,真的是惟妙惟肖。瞬间能将人带入精神病院的那种真实感。

还有一次,去***院见习,病人A在给病人B看病,两个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人A说她是天上的什么大神,可以治百病,而病人B真的被他“治好了”,病人B的各种幻听症状都消失了。

还有一个病人,指着我身后的墙说让那个人别把手放在我的肩膀上,还是大学生的我真的被吓得不轻啊!

大学时的心理学课真的非常有意思,各种实验各种社会实践,现在想来真的很怀念那个时候的我们,纯粹的为了学习,为了心理学,而不是现在为了利益和金钱。

愿所有的心理学专业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将心理学真正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让那些因心理困扰的人得到帮助。

老师说:“你们不要以为学了心理学,就看谁都有问题,都拿你学到的那点皮毛去给别人“贴标签”,觉得这人这里有问题,那里有问题。如果你是这样看待别人的,那真正有问题的人就是你。”

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技术最重要的事不仅在于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人对事不能从个人立场和观点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甚至用个人的价值观去要求别人。而是要有“他者”的根本态度,把那个受知识、立场和观点局限的自己抽离出来,真正以来访者为中心。唯有如此,你才能去了解、接受、支持、赞赏,甚至是喜欢你的案主,做到绝对无条件的尊重与原谅,深入来访者的内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情。

每一个来访者,都是我们的恩人,用他迄今为止的人生经历、苦难,甚或是内心千回百转的生死历程滋养着咨询师,成就着我们一次次在咨询技术上的突飞猛进。

我们唯有怀着感恩的心,才能真正沉下心来理解、支持、引领着来访者整理他内心那个纷繁杂乱的自己,从而寻找到生活的希望和曙光。

这其实是最重要的心理咨询***。

愿世间每一颗心少承受一点痛苦,多一些灿烂阳光。

最近流行一种说法叫“外向型抑郁症”,心理学上有这种病么?

警惕山寨版外向:“外向型抑郁症”

心理学上没有“外向型抑郁症”的说法。它应该属于山寨版外向,实际上是掩饰型抑郁,比一般的抑郁来得更难以识别,因此也更难以对付。

这让我想到北大弑母高才生吴谢宇。他曾被称为宇神,是所有同学眼里正宗的学神。但由于家庭原因,他的内心有着阴影,可能他自己都无法认清。被人看成神一般的存在成了习惯,自己也觉得是那么回事。但是负面情绪挥之不去,与外表的积极正面形成反差,累积到一定程度,便猛烈地爆发。

众所周知,好东西有销路就会有山寨版。外向型性格比较讨喜,因为人都喜欢与开朗活泼的人打交道,感染他们的正面积极及生命活力。一些抑郁症人选择以这种方式展现自己,也揭示了抑郁症的起因:人为了讨好世界,得到他人的好评而存活。这往往是由人内在不足,对自己评价不高造成。而世界并不是那么容易被讨好,因此给这些人带来落差,形成悲观失望。

吴谢宇就是发现外部世界的高标准难以让他继续做神,而归罪于让自己内心存有负面情绪的母亲。只有除掉这一罪恶的源头,他才能得以自由。他的想法是幼稚的。他的过激行为只能完全剥夺他的自由。这就是不处理自己抑郁还当它是正面事物的结果。

怎样发现自己是“外向型抑郁”?

如果在外面八面玲珑,呼风唤雨,回到家却郁郁寡欢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引起注意

真正的外向型,其实是内在充盈的表现。少有外求,因此在外无畏无惧,让真性情展现,纯朴自然,受人喜欢。这些人常被称为有人缘。这才是真正的积极正面。如果为了讨好他人,装作优秀可爱,赚取他人的赞美与点赞,这多少有做作之嫌。

但是这个社会,完全自我流露真性情的外向型人应该很少。一般人都会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未来多多少少在讨好世界。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并调整自己心态,尽量使内外在整体上达到平衡。

如何平衡内在与外在的落差?

工作上,以实力说话。培养对所做事情比如工作的真实兴趣并深入探究,以拓展自己的潜力。提高业务水平,并以人格质量服人,如林志玲。此时笑脸与人见人爱的性格不是装出来而是发自内心。

生活中,在外随喜,独居时候也充实愉快。对他人友好,对家人也和气。并且发自内心,没有怨言与***装。

真正身心内外平衡和谐的人,他们首先有着内在的充盈,并由内而外散发幸福、平和分子,如沐春风感化他人。正如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这时候,外表的靓丽和性格的讨喜可以同时存在,但不会是重点。内外平衡的人,是不会抑郁,更不会有突然的毁灭性爆发。

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上来说,是没有这种说法的,它不属于任何一种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和原因和其他的抑郁症没有什么区别。

从一些某些抑郁症患者的日常性格与表现上来说,我们发现某些看起来阳光外向、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交达人,与我们印象中抑郁症患者所表现出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完全不符合,所以社会上将其称为“外向型抑郁症”。

这类型的人,不喜欢真实的自己,却很希望被人能够喜欢他们,所以一直在强迫自己表演,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社交场上的明星。

幽默更容易吸引人,他们就拼命储备各种各样的笑话;微笑有利于留下好印象,他们就尽可能逼迫自己维持着标准笑容;多说话会让人觉得亲切,他们就努力地做到滔滔不绝……

意志力一直克服着内心的不适甚至反感,天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患上抑郁症,也许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扮演一个外向者,实在是太累了。病了,就不必再带上面具演别人了。

他们的痛苦,我们不了解,我们想象不到他的沉重想象不到陷下去的那种绝望,所以我们不能那么轻猫淡写的说“振作起来,我相信你可以,化悲愤为力量吧,这些悲伤会是你的人生财富。”

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内向型的人来说,太不友好了。内向人群承担了更多的一份压力与自我苛责。其实,他们不是缺乏社交能力,他们只是没那么需要和人说话、分享。他们有自己的闪光点,更能沉思、反省。

还有个词,叫:人造型外向。

内向者,从个人独处和安静中获得生命能量,受到挫折的时候,比较喜欢想一个人的“静静”。

外向者,需要和他人互动/对话等获得生命能量,受到挫折的时候,去跟朋友嗨一次就满血复活。

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个协作型社会,单打独斗的人走得越来越困难,路也越来越窄。所以很多本能性格内向的人,刻意的去调整自己的性格,以便去适应这个社会。

但是,如果调整了之后,获得了想要的成功,那还好,如果没有成功或者屡受挫折,那么会变得抑郁,但理智上又觉得还是要外向的好,于是内心继续抑郁,表面还笑嘻嘻的外向。

当然,如果从医学条目上开,抑郁就是抑郁,没有外向型抑郁的说法。

生命的意义,就是在成为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成为自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关注自我成长,学习实用心理学,请关注“龙哥要说事”!

有哪些心理学方面的好书?

如果是想了解科学的心理学,菲利普·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和迈尔斯的《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都非常靠谱,而且专业之余也不乏趣味十足。

如果是想看看心理咨询里的小故事,岳晓东的《登天的感觉》是部长销二十年的经典作品,最新的版本添加了5万字的督导篇内容,更是丰厚而有深度(我有参与最新版本的写作~)。

如果是想看最循证靠谱的心理治疗技术,朱迪·贝克的《认知治疗》很值得信赖。当前在国际上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被证明疗效最佳的心理治疗方法,没有之一(是的,催眠、精神分析、家庭治疗、NLP等都不如CBT有证据有疗效)。

如果想看积极心理学的内容,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幸福》三部曲可供参考,福流之父的米哈伊《心流》一书也非常有意思。

如果想了解一些专业领域的最新动向,我今年翻译出版的一本《你担心的病都是***的:健康焦虑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手册》欢迎选读~接下来的《伴侣与家庭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大约十月会翻译完成,明年应该可以面市,欢迎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2824.html

相关文章

视神经常见疾病,视神经常见疾病有哪些

布病会引发哪些病症?神经类疾病都有什么?神经内科主要看什么病?脚大拇指盖内疼痛是怎么回事?神经官能症是什么疾病,去医院做什么检查?...

常见疾病 2024-09-16 阅读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