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奇奇怪怪的冷知识?
2、身上最麻木的地方是手肘背面的那块皮,怎么掐都不会痛。
6、成人的舌头都舔不到鼻尖,但是小孩可以。
7、坐时间太长脚麻不敢走路,用力快速左右摇头5-10秒就好了。
10、科学研究,22岁是人的智力巅峰,5年之后开始衰退。
11、大拇指的指甲长得最慢,中指的指甲长得最快。
12、 粉底不小心弄到了衣服上,只要用化妆水擦拭,马上就不见了。
14、驱蚊水并不驱蚊而是干扰蚊子的感觉器官,这样它们就找不到人在哪里。
15、巧克力对于狗来说是致命的,只要几盎司就可以使一只小狗丧命,因为心脏和神经系统受损而死亡。
16、站着要比走路累。当人们站着时,双腿一直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而人们走路时,两腿是交替用力的。
17、睡觉怕冷,那就“裸睡”。研究表明,穿着衣服睡觉,棉被中的温度保持恒定,而“裸睡”时,由于棉被相比衣服具有“温润热”的作用,人体体温的热气被被子吸收后,棉被的温度就会提高。
18、人们更容易相信轻声细语地讲出来的话。
19、塑料板凳的小孔。这是为了运输便利:如果椅子中间没有洞,那椅子一多,就很难摞紧。同样,要是椅子重叠在一起,它们之间会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如果没有这个洞透气,用尽洪荒之力也难拉开啊。
20、牛仔裤上的小钉钉是用来加固裤子的牢固用的,因为这些缝合线很容易开裂,加几个小钉可以避免接缝处撕裂。
1、情侣一次 10 秒的接吻,会让你们交换 8000 万细菌。
2、x³=1,x有3个解。
3、如果将身体上的所有细菌集中在一起,它们的重量大约是2KG。
4、雨水中含有维生素B12。
5、狮子平均每天睡18-20小时,有时会睡足24小时。
6、鸟类进化出羽毛,最初是为了保暖的。
7、***也分大小。在自然界中,老鼠的***比大象的长。
8、苹果的***有毒。
9、一些章鱼会吃掉自己的手臂。
10、小鸟依人这个词语,最开始用来比喻男性的。
11、目前记录到的最长闪电持续时间达到了16.73秒。
12、荷兰豆在中国叫荷兰豆,在荷兰叫中国豆。
13、120救护车是要收费的。(一般是200)
14、牡蛎一辈子可以转换性别N次。
15、鸡精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
16、雨伞最初发明是为了让人们免受烈日的暴晒。
17、与喜鹊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乌鸦。
18、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
20、诸葛亮发明了馒头。
21、在轮盘赌中,盘上所有数字相加等于666。
22、 0! = 1。
23、将一个硬币往上抛,得到字或者图向上的概率并不是0.5,图的概率会比字的要大。
24、公鸡如果不完全伸长脖子的话,就不能打鸣。
25、电动牙刷是为残疾人发明的,因为刷得干净使用又简单,最终就被普及了。
26、一个人每天可以分泌约1升唾液,相当于两瓶可乐,大概3年时间就能装满一浴缸。
27、从古到今,男人都是比较专一的,始终不渝地只喜欢年轻和漂亮的姑娘。
知道这个冷知识的时候,我竟然花了5分钟选了一首自己最喜欢的……
据说排名第一的是刘欢的《从头再来》。
正常人患上肝癌,早期跟其他人没什么两样!!!
但当肝癌发展到晚期,肝区开始感觉疼痛时,
而肝癌有多要命?
有人从确诊肝癌到离世,最短仅仅10天...
30、台风的名字是怎么命名的?
在 2000 年以前,每个国家都是各取各的名字,然后世界气象组织制定了一个命名表,当台风出现以后,按照命名表上的顺序来循环使用
每个国家选的名字也都很有自己的风格,泰国就喜欢用山竹、利奇马这种水果来当名字……
本人深躬地方史,讲一个襄阳司马徽吧。
先上干货,司马徽并不是借诸葛亮而留名的。套用现代话说,司马徽在当时是知名导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他教出来的优秀学生,可不止一个两个。就算没有卧龙凤雏,照样青史留名。
这时候有人会来挑刺说:记载上并没有明确说庞统、崔州平、孟公威、徐元直等人是司马徽的学生,相反,依据记载,庞统与司马徽更像忘年交,像朋友。所以 这些不算数。
好吧,我想说的确实不是这些网络上曝光率高的人,冷知识嘛,当然是说曝光率不高。
先说东汉末年的蜀地,文化上比较落后,缺少与中原媲美的文人名士。当时地方豪族中有政治追求的人,自然会外出求学。到哪里去呢?
北方大乱,大量的名士逃到了襄阳,在刘表的庇护下,形成了一个荆襄学派,里面有精通雅乐的杜夔,有教授《易经》的宋忠,还有擅长书法的,擅长写赋的,真是想学啥都有人教。
他们还合编了一本书,署名刘表,叫《五经章句》,应该是对五经的注解,类似于后世朱熹编的《四书章句集注》,属于当时主流价值观的权威书籍。
襄阳的大名士这么多,也不能闲着啊,在襄阳城南办个学业堂,让大名士都去讲讲课,培养下一代。
根据《三国志卷四十二》记载:蜀地的梓潼人尹默、李仁就游学荆州,跟司马徽、宋忠学习。在两人的传记里提到的老师只有司马徽和宋忠二人,足见二人在学业堂的地位。
还有:《三国志卷二十一》记载,南阳安众刘廙十岁,在上堂的时候,偷偷地玩,不听讲,司马徽就摸着他的额头说“"孺子,孺子,'黄中通理',宁自知不?”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小娃娃啊。别玩了,你来翻译翻译“黄中通理”是啥意思么?
读到这段的时候,我很奇怪为啥会记载这件小事,而且并没有记载刘廙是如何回答的。这件小事也没反映出刘廙有多聪明。我估计作者写这段,是想说刘廙师从司马徽,名师出高徒。
到这里就完了么?不。
《三国志卷四十八》记载:丹扬刁玄在蜀地的时候,得到了一本司马徽与刘廙论运命历数的小册子。刁玄***托司马徽与刘廙之名,在里面加上几句:"黄旗紫盖见於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 ,然后献给孙皓。
孙皓人菜瘾大,顿时觉得天命在我,于理带着一大帮家眷、士兵向西***,以顺应天命。结果半路上遇到大雪天,冻死了不少人。士兵饥寒交迫,都觉得***如魏军打来,我们就投降。孙皓只好悻悻而返。
从此事来看,司马徽在当时的名气确实不小啊,否则也不至于让孙皓这么兴奋。
司马徽的教育成果如何?不提诸葛亮、庞统他们。还是讲尹、李、刘三人。
刘廙投靠了曹操,在许昌做官。要知道当时的中央可是人才济济,像孟公威、崔州平都没当上多大的官。
曹操辟刘廙为丞相掾属,转五官将文学,文帝继位,命刘廙通草书。都是做秘书工作的,胸中没有点墨水还真应付不了。他著书数十篇,与丁仪共论刑礼的文章也流传于世。最终拜关内侯。
尹默、李仁完成学业后回到了蜀地。刘备带大量荆州人入主四川,对曾经在荆州游学的尹默、李仁自然会有亲近感,说不定他们中间有些人还是同学呢。所以尹默的仕途比较顺利,尹默还给后主刘禅讲授《左传》,足见其学问水平。
李仁的儿子李譔受到李仁和尹默的教育,知识面广博,受到后主刘禅的喜爱。李譔著书颇多,其中《益部耆旧传》有部分内容流传至今。十足的蜀中大儒。
从这三个学生来看,司马徽的教学水平应当还可以。(防杠精,补一句,这里也有宋忠的功劳)。
说了这么多,司马徽主要教授什么呢?看尹默 的传记,“皆通诸经史,又专精於左氏春秋,”看刘廙传记,司马徽说的'黄中通理'出自易经。综合来看,司马徽教授的就是当时主流的经学,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之类的。
所以司马徽并非徒有虚名的隐士,他就是一个教授汉代主流学科的老师。他能教出这么多有出息的学生,青史留名不在话下。
所以司马徽亦是襄阳先贤中的一员,而且是十分耀眼的一员。
(加个防杠补丁,司马徽是颍川人,寓居襄阳,司马光在《通鉴》中称其为襄阳司马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