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
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你的心理问题。大众都有(焦虑,恐惧,紧张)
目前你要觉察的是:你心理问题与大众一致的还是略高于大众。
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与大众一致或者略高于大众?如果是略高于大众,你是什么原因,是心理素质差,还是以往就遇到过类似事件?
如果找到原因了,你自己思维一下,以前遇到这种***,自己是怎么解决的?
找到自己的力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你找到以往解决问题的能力,焦虑,恐惧的心理就会越来越少。
心理画分析:我们还要接受现状,生命就是充满限制的,没有一个生命是完全自由的。比如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生命的局限性,也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学会自我调节,现在是疫情,未来会面对更多的人生挑战(生病,老去,亲人离去)你还要有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把这一次当做一次锻炼。
心理画分析:面对疫情,做好运动,与自己进行积极对话,与不合理的信念做辩论(如果真的发生,担心是没用的)。正确掌握疫情知识。
我们在媒体关注疫情,心系武汉与医护人员,或多或少会产生替代性创伤。当我们在目击他人所经历的灾难时,因为共情,而间接导致自己的身心出现困扰,甚至有可能产生精神崩溃的现象。
容易被替代创伤的人,往往是内心敏感、善良天真,经常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悲戚同情的人。
如果你已经出现心理或生理的不适,请立刻放下手机,做一些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你要知道,发生的这一切并不是我们的责任,钟南山院士说过,面对疫情,我们普通人能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尽量呆在家里。
当然在家里,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力所能及捐助给湖北红十字会。(贡献自己的爱心请一定要找红十字基金会官方或者具有公信力的基金会)
如果不能有效放松,可以用正念呼吸放松法,有意识的调节神经系统。
在正念呼吸时,你不用做任何事情,只需要纯粹的坐下,留心观察自己的呼吸,体验当下的生命。
1. 吸气,缓慢并深深地按"1-2-3-4"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
2.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感到轻松、舒适、不憋气。
3.呼气,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此时,肩膀、胸,直至隔肌等都感到轻松舒适。同时想象着将紧张、恐惧、压力都随着呼气慢慢地都排除了,感觉到身体越来越放松,心情越来越平静。
而作为医护人员或者身边人经历了疫情,则可能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这次的疫情对于医护和正在经历的人来说就可能成为创伤***件。很多人在经历了创伤***后都形容自己像是行尸走肉,虽然看起来能够正常地生活,但自己的灵魂好像脱离了自己的身体,自己感受不到任何该有的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重建和寻求心理援助。请注意,两个都要做!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懂得自己现在的痛苦情绪来自于哪里,并分清楚想象、网络与现实的区别,努力把自己放在当下,这是自我重建。
然后需要寻求心理援助,心理援助一定要是心理咨询师!因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不仅仅是它本身,抑郁,强迫,焦虑,狂躁也会随之而来,我们需要有专业的心理人士帮助自己,走出障碍。
在当前疫情状况下,像惊恐发作这样极端的心理反应虽然比较少见(一般只会发生在原本就有比较高的焦虑问题的人身上),但还有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却更为普遍。今天的回答,我们就给大家统一回答一下,在疫情面前,人们会产生哪些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如何应对它们。
1.人在这种时候出现这些情绪很正常,在面对突发公共安全***时,适度的害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情绪,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危险的警觉,从而做出反应。2.如果不敢去医院,但又为自己的症状焦虑,现在很多平台都开通了线上免费咨询通道,可以先在线上咨询,如果[_a***_]建议去医院再去。
我平时太忙,好不容易盼到过年可以和家人朋友团聚,抒发自己的情感,现在只能呆在家,心里很难受。
1.自己***好的事情,因为意外被打乱,这个时候如果出现生气、烦躁、悲伤,都是正常情绪。2.与人面对面交流确实是表达情感和疏解情绪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现在网络发达,通过文字、语音、***都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3.当然有一些人并不喜欢隔着屏幕与人交流,心里觉得不舒服。如果是这种情况,暂时先接受这种不舒服,试着转移注意力去做让自己放松、开心的事情是比较有效的策略,比如追剧、玩游戏、做美食、阅读等。
我去超市人山人海,就像世界末日,这个问题有那么严重吗?该怎么办?
1.公共安全***发生后,囤积食物是人们最先考虑到的。所以网上经常会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发生后出现超市货品被疯抢、被买光的照片。2.这个问题确实挺严重,但并不是世界末日,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度过这次困难。囤够食物、尽量少出门,必须要出门时做好防护,勤洗手、戴口罩(网上有很多相关的教学***)。
家人很恐慌,让我很烦躁怎么办?
1.情绪会相互传染,尤其是这种草木皆兵的时候。每天处在应激状态下,情绪会慢慢积累,让人变得更敏感脆弱,所以一家人在一起相互安抚、鼓励很重要。如一起聊天,相互安慰对方,一起玩游戏等。2.我们需要理解家人的恐慌,也需要理解自己的烦躁。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应对问题的心理调节策略也是不同的。有些人遇事会回避问题,不看、不听、不关注,而有些人则会更主动地应对,不停地洗手、消毒、量体温。不管是哪种方式,其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应对这场危机。3.如果家人或自己对外界***较敏感,可以试着减少对外界***的关注,如果要关注,尽量去看权威的、专业的报道,有一些报道非常煽动情绪,看到后很难保持理性和平静。
疫情还没有结束,科比又遇难了,这个春节怎么了?
1.科比遇难对我们来说确实非常难过。他不仅是一个篮球运动员,也是我们的青春。“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这句话更是鼓励了无数人。我们没见过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却在凌晨四点刷到了噩耗。此时此刻再多的言语都是多余的,静静的缅怀他,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哀悼是我能想到最好的方式。
2.公共安全***让人恐慌,而命运的无常总是让人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无力、产生怀疑。这个时候不要去质疑自己的情感,“我这样是不是出了问题,我太消极了?”我们需要时间去消化噩耗,也需要时间去抒发自己的情绪。
3.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但也不让自己陷进情绪的漩涡。过度地陷入悲伤中,会让我们更容易产生不好的联想和消极认知,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更不利于情绪调节。
首先要学会找信任的人倾诉,倾诉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不健康的情绪;其次要找一两件自己非常喜爱或感兴趣的事情,并且要专注地做,无需在意结果,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的效果;最后,如果还没有解决问题,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400-680-6101。
疫情当前,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是过度焦虑,恐慌。我已接到过很多这类的咨询,包括来自熟人朋友。
疫情面前,我们需要保持适度的焦虑,这有利于我们做好防控措施。
但是过度的焦虑恐慌有百害而无一利。
过度关注疫情的情况,反复在刷疫情的变化。
对自己身体的过度关注,总是盯着自己的身体,看有没有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表现。
身体稍微有一点不适,就觉得是得了***的表现。
反复回忆有没有可能接触到高危人群的情景。
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当下的事情。越想越怕,惶惶不可终日。
看到每个人都觉得是高危人群,甚至不敢出门。
过度的焦虑,恐惧并不利于疫情的预防。
我们怎么来调节我们的恐慌情绪呢?
首先要相信我们党和***,不传谣,不信谣。很多时候恐慌源于谣言。
其次,要客观解读一些数据。人在焦虑的时候,对有威胁性的信息特别敏感,简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容易高估风险,低估我们应对风险的能力。有些人看到确诊的人数不断在往上涨,心里也在蹦蹦跳。在国家强有力的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其实你看除了湖北省之外,其他省份的确诊患者的死亡率还是挺低的。我想只要你听国家的话,认真做好防控措施,患这个病的概率是很低的,当然属于重症或者危重症病例的可能性就更低了,每年的流感都有很多人死于并发症的。你可以去查一查相关的数据,静下心来想一想,或许你的恐慌的程度就会大大减轻。
还有, 学会分散注意力,少出门的同时也可以做做自己喜欢的事,规律的保持一些简单的运动,保持与外界有一定的交流,把自己的担忧和想法说给别人听听,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改变想法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
如果对自己的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的话,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
为什么我听到美国疫情严重了,反而心里想笑,我是不是有心理疾病?
谢谢邀请
不瞒您说 我也有一点同感~ 想笑的是 特朗普没想到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且砸得很重… 只是苦了美国的老百姓…
一般来说 遇到这样的情况 应该是同情 不该想笑… 是么?
如果一定要用心理学来解读 ~有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叫做“反向形成”…
不会的,放心好了,我比你笑得更欢呢!只不过我没有说出来!还是你厉害,敢想敢说,我有点伪君子了!哈哈!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笑点低吧!
我们嘲笑的并不是某一个患上***的患者,相反的我们还会对那些***患者送上我们深深的祝愿,希望他们早日康复!
我们嘲笑的是一个自称武功天下第一的国家,还没等武林争霸赛开始,就开始走火入魔,自废武功了!
继续膨胀吧!我们愿意安静的做一个看客!
谢邀。
正常。就象经常受流氓欺侮的普通人,听闻流氓家里被火烧了,拍手叫好一样。解恨!
当然,如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讲,隔岸观火,幸灾乐祸,心理太阴暗了。确实不好。说到底,谁让美国招人恨呢?自作自受呗。
谈谈疫情防控期间你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觉察?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从过春节至目前,小区封闭,过着宅在家里的生活。既来之则安之,除了安排好一日三餐,在家中利用有效空间做运动,利用这段时间可以学习自己感性趣的知识。生活充实心情愉悦!少出门,不给国家添乱不给家庭添乱!健康的度过这次疫情难关!
突然爆发的疫情,给每个人的心理都带来很强的冲击,疫情之下,有人虽然宅在家里,却及时体察内心,趁此机会,修炼自己的内心,自我疗愈,抚平创伤。这类人有很强的自省能力。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的爆发,严重的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包括旅游***,工作***和基本的日常生活,但是这期间也充分展现了我们民族的团结,我们的祖国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的应对和把控能力,为中国点赞!!从个人角度,疫情开始前期,正处于产***期间,家人也没有出差接触过多的人,身体健康状况还是没有什么担忧,因为小孩子的原因,基本也是没有多少机会出去溜达,所以,心理上还是比较适应居家,减少外出,尽量不给社会添麻烦;到产***快结束的时候,就有一段时间陷入了比较焦虑的状态,一方面孩子小,不能找保姆带;另一方面面临即将结束的***期,走上工作岗位,该怎么抉择,这段时间就比较焦躁,感觉到没有安全感那种,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心理抗争,让自己放松下来,找到自己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以小孩为主,也就意味着工作要暂时放一放了,慢慢让自己适应、接受,对于一个工作了十几年的人来说还是比较痛苦的过程,好在现在都好起来了,自己的状态也调整不错,准备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为自己加油!
疫情防控期间对自己心理健康的觉察,我是这样做的:
1.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疫情突如其来,我们防不胜防,宅家这么长的日子,还是第一次,既然我们无法选择,就应该积极面对,积极的心态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这种积极的心态、开阔的心胸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人生正确的方向。
2.保持对自己的觉知。
要随时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问一问自己的状态怎样?有什么感觉?情绪如何?理解自己非常态的情绪原因。
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觉察,其核心是:找到自己在哪里?怎么做的?进而让自己体验到自主性和掌控感。有权力筛选应对生活的方式,并做出决定,然后执行。
3.理解自己非常态的情绪原因。让情绪归位,找到情绪背后的缘由。是因为当前***?还是以往经历?还是旧有情感体验?
当你觉知自己的状态后,情绪依然失控,或者情绪归位困难,可寻求专业的帮助,借助外力推动觉察,及时做出调整。
4.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这次疫情期间,我参加了北京幸福公益和清华大学心理援助培训活动,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学习中,领略了心理学大咖们的风***,学习了他们身上敬业博学的学习品质,受益匪浅。充实的学习,使我站在更高处觉察自己,明确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自己的人生奠基。@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2020年一场疫情,改变的所有的***和行程,未来不给国家添乱,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家里待着,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就是睡觉,但是跟病毒抗争,我们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快来看一看自己是否有这些症状?
01焦虑多疑
疫情出现后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变化,将自身各种不舒服与新型冠状***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
02惶恐不安
可能会出现“疑病,不敢按电梯和触摸门把手”“反复洗手、消毒”“不出门,更不敢去医院”等行为及想法。
03愤怒暴躁
在压力下变得极度敏感,因一点小事就急躁、发脾气,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等。
04抑郁悲伤
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不振,整天郁郁寡欢、情绪低落,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思考,还可能出现睡眠问题。
05恐惧害怕
由于对疾病本身具有恐慌情绪,加上对网上各种谣言,出现恐惧害怕的情绪。
06盲目乐观
抱有“疫情很遥远,不会有危险”“我抵抗力强,不可能感染”的错误想法,更有甚者认为事不关己、不听朋友及家人的劝说、不做防护。
07孤独寂寞
部分特殊人群,由于疫情可能导致自己一人在异乡隔离,感到孤独寂寞。
08冲动激惹
许多人压抑的情绪不能释放,可能导致一些冲动的、不理智的情绪及行为。
有这些情绪的小伙伴别着急!教大家几招,下次焦虑不安时可以试试哦
①学会情绪管理,适当转移注意力。
②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
③积极调整认知,用更多时间和家人相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
④规律作息,增强体质,加强自身锻炼。
⑤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按照既往节奏生活,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由家人或其他熟悉的人照料。
一、腹式呼吸
1用鼻子均匀吸气,使小腹隆起。
2用口均匀呼气,使腹部平缩。
3可用双手放于腹部,感受呼与吸间的一起一落,以放松心情。
二、冥 想
在安静的空间里,放松自己身体,找个舒服的坐姿,开始冥想。
在脑海中模拟出一个平和的场景,逐步探索它,直到你获得彻底的宁静。
你可以想象一片温暖的沙滩,一片繁花似锦的草地或一片静谧的森林,伴随着想象的意境,感受到有股暖流在身体内运动,让自己的内心不断归于平静。
三、蝴蝶拍
1双臂于胸前交叉,轻抱自己上臂或肩膀。
2双手轮流轻拍,左右各拍一次为一轮。
3用合适的轻重与速度轻拍,4-12轮为一组。
4轻拍过程中不断告诉自己“我是安全的”。
疫情期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辅导?
疫情下的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怎么处理
考试焦虑,并不是每个学生的主动性都是那么强的,学生时期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可控制性,所以一旦父母不在家,其直觉性可能会大大降低,此时就是临时抱佛脚也是没有办法解决。对于这类学生,只能请求其家长进行配合,加强学习即可,毕竟疫情期间老师也是爱莫能助的。
人际交往焦虑,因为人与人之间间隔可能会被迫保持一点距离,长期以往可能会造成社会功能的一定伤害。个人感觉可见建立学生群,开放固定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当然父母与老师不能够在里面,此时只能够让班集体的班干部来进行管理,这样对于学生的社会功能维护可能会起到一点[_a1***_],毕竟在于对方聊天之后,如何说话不得罪人,如何不尬聊,这种社会功能会得到慢慢锻炼的。
抑郁情绪,特别是平时比较活泼的学生,整天被关在家里,长此以往会抑郁的,当然这种抑郁并不是无能感的抑郁,纯粹就是那种个人精力无处释放的感觉。此时可以建议孩子们在人少的地方多出来走走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