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有点抑郁,可以去哪里咨询心理医生?
谢邀,抑郁症症状很多:头晕头痛,浑身没劲,感觉劳累,日子过得慢,睡眠障碍(失眠,早醒,嗜睡),焦躁,烦恼,忧心匆匆,自罪自责,孤独,没有朋友,严重些感觉活着没意义……,心理咨询师目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考了证书没地方培训就办诊所,有的纯粹挂一个名头,以劝告,安慰,实际没一点意义,在国内没有正规的队伍,但你可以到正规的心理卫生中心或是正规医院的精神科看专家门诊,会有收获的!
改变现状比什么都重要,不符合抑郁症的条件,也可以进行思维模式的调整、更新、升级
您问:抑郁症有哪些症状?
绘心桥担心的是有什么样的不适和不悦?
抓紧时间,摆脱痛苦的现状 比比对自己符不符合抑郁者更为有意义,
咨询心理咨询师的本质是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为自己的思维模式更新、升级。任何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都有必要,提高自己生命力、提高自己生命质量,做努力。
抑郁者抑郁情绪的来源不就是反反复复、长年累月的思考,思考怎么改变现状,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老的、传统的观念,知识改变命运,一去不复返了。
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精神文明、精神建设、一定要揭竿而起。如果对心态决定一切半信半疑,被诊断抑郁症、疑似抑郁症足以说明,心态对学习、工作、生活、情感、性格的影响。
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遍地开花,适合自己的未必容易找到。
当然要看自己的需要、喜好,是喜欢理论的?还是喜欢实践的?喜欢耀眼光环的?还是喜欢来至田间地头的?萝卜***各有所爱。
是想隔靴搔痒?还是希望恰中肯綮的?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启心理的新旅程。
坚信:没有打不开的锁,只有打不开锁的钥匙吧!
小楼来回答您,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症状1:情绪低落
抑郁症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生活中经常忧虑、焦心,失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经常说一些消极、极端的话语,甚至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
症状2:缺乏兴趣感
抑郁症患者会变得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以前热爱的活动和事物,现在已经提不起兴趣。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甚至想将自己与世界隔离。
症状3:没有食欲
生活中抑郁症患者对于食物的态度经常表现出两个极端,要么对美食没胃口,要么就是暴饮暴食。
症状4:莫名疼痛
症状5:自杀念头
很多抑郁症患者经常会出现***的念头,他们希望以死来解决生活的痛苦。专家提醒,如果出现想伤害自己或他人念头时,一定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症状6:睡眠障碍
抑郁症患者会经常出现入睡困难、浅眠、易惊醒症状;还有一些抑郁症患者则是睡得太多,他们除了正常的夜间睡眠外还经常瞌睡。
症状7:自我否定
抑郁症患者经常表现出记忆力下降、眼手协调能力降低,因此生活中会对自己丧失信心,过分地贬低自己,否定自己所作的一切,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经常出现强烈的自责和内疚心理。
每个正规的医院都会设有心理科室的,您可以去寻求她们的帮助。
建议:
首选各地省级精神卫生中心;市级精神卫生中心;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
另外,现在心理咨询师从业者很多,收费价格也不一样,有高有低,做心理咨询也不一定非的到医院。社会上有很多心理咨询机构,各中小学及大学都有心理咨询室,有专业(持证)的心理咨询师。
从你的表述上看,能意识到自己有点抑郁并希望就医,说明程度没那么严重。只要找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做一下心理测试和必要的心理疏导,也许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当然,如果效果不理想,还是去专业的医院就诊最好。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心理疾病疏导、治疗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中间还可能病情出现反复,一定要坚持到底。
建议去你当地的公立医院的心理科找医生看看。
到医院一般医生会给你先做心理测试问卷,然后简单问下你的症状做一个抑郁水平的诊断,然后会给你开药,如果比较严重,有必要的话可以在医院预约咨询,会比外面的心理机构靠谱,而且便宜很多。
就跟平常看病一样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一样吗?
感谢邀请。
这两个词都挺专业的。
从范围来说,精神疾病会更广一些,包括了心理疾病。严重程度而言,感觉精神疾病更重一些。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种。而心理不健康又分为心理[_a***_]和心理不正常。如果短时间内的心理不正常,一般也算不上心理疾病。
通常是时间久了,心理不正常,影响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才算是心理疾病。偶尔一两下,算不上啊,不要自己吓自己。
而土话说的精神疾病,定义就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出现持久的、显著的障碍,精神活动明显异常,并伴有检验现实能力的丧失。
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破坏,以至于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严重受损,甚至出现危害自身以及家庭和社会的行为,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疾病缺乏认识,否认有病,不愿就医。
所以精神疾病一般更重,常常需要医学的方法进行干预。受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而心理疾病,很多是自己有这方面的意识,相对轻一点,愿意找心理医生解决自己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仍对精神疾病有一些偏见,有些人提出可以用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取代精神疾病,但是实际工作中,仍然比较困难。
大部分人认为心理问题就是性格不好,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神经症,失眠,焦虑,抑郁,强迫等。
如果万一真的不幸得了,首先不要看轻自己,人吃五谷杂粮,都会生病的,只是不同的人得不一样的病而已了。该就医就就医,早治疗早好。
如果作为家属,当碰到这样对疾病缺乏认识的,不愿意就诊的患者,建议寻找专科医生帮助,如果爱他(她),就正视这一类疾病。越拖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很多人认为心理疾病比精神疾病要轻一点,其实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疾病,它们是一个概念。心理疾病即精神疾病,不要认为精神疾病都是指精神分裂,不是的,比如精神疾病里又分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等),人格障碍(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等),精神病(指大脑功能失调表现怪异、异常的严重心理疾病,包括精神分裂、情感性***、反应性等),这些疾病又都有轻重程度不一样的。和心理疾病即精神疾病 不一样的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针对正常人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各种健康人群,帮助求助者自立自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咨询师与求助者是平等的咨访关系。所以心理疾病即精神疾病不是心理咨询的范畴,当然,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后再做心理咨询更有助于病情稳定,身心健康。
两者不一样。心理疾病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以及部分可疑神经症;精神疾病包括变态人格、确诊神经症以及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两者区分方法:
是否存在妄想、幻觉。心理疾病一般不会有妄想、幻觉。精神疾病常伴有妄想、幻觉。
自知力是否完好。心理疾病患者会主动求医。精神疾病患者则完全不知道自己病了,当然也不会要求医治。
知情意是否统一。即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是否统一协调。比如***患者会在遇到悲伤的事情却大笑不止;喜怒无常等等。
心理问题通常是正常人的情绪出现问题,通常还伴有肢体不适,比如焦虑、压抑、易惊恐等消极的情绪。
有心理问题的人,本身有积极的寻求帮助的意愿,可以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进行,比如放松疗法、认知疗法、催眠疗法等,
而精神疾病就需要住院进行物理治疗或者化学治疗(精神类药物),并且基本上需要长期服药。
不一样,打个比方。心理疾病就像是得了感冒,吃点感冒药7天就好了属于自愈性疾病。而精神疾病则是重感冒,会引发其它并发症,甚至有些重感冒会有很严重的并发症,导致不同的后遗症。
心理疾病主要是认知、情感、行为的偏差导致内心的不适感。而精神疾病包括各种神经症、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在治疗方面,心理疾病主要靠身心调整,和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而精神疾病的治疗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不一样,因为它们属于不同领域,也不是同一个层面。这就好比清油和香油一样吗?水莲和雪莲一样吗?玉米面和荞麦面一样吗?很明显,它们都有自己的特性和特征,也有不同的作用。不要以为看到有“油”“莲”“面”字,就把它们错误地划分到同一个类别。同样的道理,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它们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特征,也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具体来说,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的区别:
一、从反应上看,心理疾病较轻,而精神疾病较重。
比如说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心理疾病患者具有自知力,可以表达痛苦。比如说对刚刚发生过的不当行为向别人道歉;患者还愿意主动求医,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精神疾病患者没有自知力,社交能力弱,伴有精神紊乱等症状,一般不会主动就医。
二、从起源上看,心理疾病在先,精神疾病在后。
心理疾病一般是由早期的现实***引起的,如失恋、考试失利、人际关系冲突中被欺负或被侮辱等现实社会***。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兴趣减退、生活规律混乱、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症状;精神疾病是指大脑机能发生障碍,导致患者出现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障碍。
三、从特征上看,心理疾病为隐性,精神疾病为显性。
很多人都无法确定自己身边的人,是否属于精神健康,其主要原因是心理疾病具有隐蔽、隐藏、伪装等***象,短期接触者难以直观判断;只有多次接触、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才能感到患者的与众不同。
四、从行为上看,心理疾病患者与正常人无异,精神疾病患者则容易做出怪异行为。
因为,心理疾病患者的疾病大多数都是由现实原因导致的,所以,心理疾病是由心理问题累积起来,最初只是在情绪上表现出一些轻***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问题依然不能很好地解决,从而使不良情绪逐渐加重,或坐卧不安、捶胸顿足等怪异行为。于是,便产生了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
五、从本质上看,心理疾病属于亚健康状态,精神疾病则完全属于病态。
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已经成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是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愿望都无法实现所造成的。比如说收入不高——不敢结婚——父母抱怨——情绪烦躁——或离家出走或闭门不出。如果出门挣到钱了,思想包袱没有了,主动去谈情说爱了,父母也就不唠叨了。这说明了心理疾病是可以通过改变现实来治愈的。因此,心理亚健康应该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而精神疾病从发病到确诊,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与众不同,从行为动作到面部表情,再从眼光眼神到语言表达,让人捉摸不透的跳跃性思维,使人难以与之正常交往和沟通。不仅不能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甚至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
总之,不能把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等同起来,它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是存在于患者的精神领域。从情绪低落到精神崩溃,就是属于由低到高的两个不同阶段。前者属于心理疾病,后者属于精神疾病。
我是心理咨询师,我有着12年的实践经验。以上就是我对本题的理解,如果您有不同的想法,咱们和可以继续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