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防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夏天防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

huangp1489 2024-08-08 27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1. 心血管病人该如何过冬?

心血管病人该如何过冬?

春夏秋冬都一样!心脏问题都是在于心情!不生气你身不由已。我建议尽量脱离这个环境。改变环境是良策!你天天吃药也白塔,心情和精神为主,药物为辅。话虽然这么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改变不了,这就是命!只有百分之一的人不相信,也可能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实际做不到!改变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做不到,老天爷掌握你的命运。

该这样做:

1.多穿点: 冬季室内外温度差增大,会引起人体内分泌的变化, 导致耗氧量增加,造成血压升高,增大发病风险, 易诱发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夏天防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夏天防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早上起床先在被窝中活动一下身体; 夜间起床上卫生间时,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穿衣服时要防止着凉;

洗脸、刷牙要用温水;洗澡前应先让浴室充满热气, 等浴室温度上升后再脱衣服;外出时,多穿点,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会吃点: 为抵御冬季的风寒,人们需要摄取更多的热量,于是餐桌上各种肉类食品明显增多,这就会增加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餐桌上肉类食物首推鱼虾,其次是鸡、鸭、鹅等白肉,除了肉类,每日水果和蔬菜不可少。

夏天防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夏天防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水多点: 增加饮水量,防止便秘、血压升高导致脑血管意外,还可防止血液黏滞度大,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每天至少八杯水,约1600ml。


4.开心点:心态要好,保持心情愉悦。


5.多动点: 快走、慢跑、打太 极拳等有氧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增加血管的耐受力和保持已有的弹性。 切忌过度劳累和超负荷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血管疾病

夏天防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夏天防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大侠)邢丽霞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

执业中药师 九维健康学院一级讲师

1、首先明确提示一点,做好头部、脖子的保暖!

心脑血管病患者,都该认真做好“过冬”准备。

冬天相比的夏天,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低谷期,一些心血管科的病房内都开始逐渐出现空床的情况。而一旦进入冬季、甚至秋季早晚温差开始变大的时候,病房就开始陆续“上人”了。

这些患者还算***的,因为他们还有机会控制病情、及时治疗。但有很多人连进入医院的机会都没有了。

有的老人晨起锻炼,在公园猝死

有的老人在大众浴池洗澡后出门回家,倒在了家门口,再没起来……

这都反映了一个秋冬季的心血管热点健康问题:血管如此脆弱的你,为你的血管做好保暖了吗?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一旦遇到冷空气,血管就会收缩、或者痉挛,如果本身是冠心病患者或者是脑梗、心梗的高危人群,血管有粥样硬化的情况存在,那么就可能出现心血管病发病的情况,重度就是心梗、脑梗发作,甚至夺命!

所以天凉了,这样的人群就该做好保暖了,额头和脖子都是容易被忽视的部位。

一些人在暖气烘烤的屋子外出时,甚至头部还微微出汗,直接扎进冷风中,不用多想也都知道对健康是大忌!

2、饮食方面,入冬后要防止心脑血管病,依旧要保持低油低脂低盐饮食。避免血管内血脂沉积、血管壁增厚带来的隐患。

3、运动不宜过量,有氧运动为宜,散步、瑜伽、太极拳等都是可行的选择。但切记,尽量在上午10时到下午14时之间外出锻炼,避免低温对血管的袭击!

霜降,秋日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自霜降始,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冬日渐近。

此时,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而逐渐萧瑟,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

霜降时节的养生要点是什么?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_a***_]讲“风、寒、暑、温、燥、火”六大邪气,集中表现在秋季的有燥、风、寒。最典型的秋燥,人容易头晕上火,咽干口燥。应及时关注天气,添衣保暖。

入冬养生做好这3件小事!

调补肾:每天敲后脑勺1-2次

方法:捂着耳朵,食指中指叠起弹后脑,弹几下后放开耳朵,里面有嗡嗡的声在响,反复做九遍。每天1-2次。以舒适为度,如果不舒服就停止。

此方法即鸣天鼓,要掩着耳朵叩击枕骨,对头部、耳部都有一定的***。而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脑为髓之海,所以此法有调补肾的作用

止咳、清咽:日常喝藤茶

方法:藤茶没什么特殊讲究,和平常喝茶一样。如果糖尿病,餐前空腹喝更好。失眠,除了白天喝,睡前半小时喝。

秋季容易犯燥,导致咳嗽、气喘、呼吸不畅。呼吸系统常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局部炎症,而导致支气管损伤,进而导致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而藤茶的水提物和醇提取物都具有清咽的潜在功效,两者都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

补肾、防感冒:热水泡脚

方法:用热水泡脚时可放艾叶,一遍泡脚一边搓腰,两手握空拳放在腰眼的地方上下搓,时间15-20分钟。

足部是下肢的足三阴、足三阳经起止的地方,所以泡脚可以***所有的这六条经脉。霜降时节多泡脚,不仅能补肾还可以预防感冒、缓解感冒症状、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

已入冬,天气逐渐转凉时,昼夜温差变化增大,特别要注意身体内外部的保暖,除了穿暖,也要多喝热茶,胃暖也是十分重要的。藤茶作为养生保健极佳的茶品,四季皆宜,没事多喝藤茶,养生养身。

冬天是心血管病的高发的季节,不难发现每逢天气寒冷时来医院看心脏病和脑中风的人比平时明显增多,这提醒我们要在寒冷冬季要特别注意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为何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

冬天温度降低时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收缩、血流缓慢,同时寒冷***下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可迅速增强,血浆中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水平显著升高,心率加快、心搏量加大、心输出量增加,可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导致心脏和脑部的血栓脱落,而血栓可以随着血液流到心脏和脑动脉血管中,堵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另外,血压急剧升高可导致血管破裂、血液外溢,挤压脑组织,形成脑出血

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警惕这3个发病信号

1. 胸部异常疼痛

如果感觉胸部闷痛,压榨样痛,或者疼数分钟,活动后加重,休息后能缓解,缓解后和没事一样,或者感觉疼痛放射到背部或左肩,同时有憋气或出汗等症状,需要警惕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应当第一时间打120去急诊就诊

2.其它部位的异常疼痛

如果突然出现上腹部、颈痛、下颌、咽部疼痛或者牙痛,原因无法解释时,也有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表现,此时也不可大意,应该考虑到心肌梗死发病可能,应尽快就诊。

3.胃肠道不适症状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心梗会出现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你以为是急性肠炎,然而下壁心肌梗死可以***膈肌及胃肠道系统也能产生胃肠道不适症状,此时也应警惕,尽早就诊才是安全的选择。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1.保暖

特别提醒,保暖特别重要,应该全方位武装起来,冬天身上一定要穿暖、头要戴帽子,颈要带围脖,室内温度适宜、不宜过热,也不宜出汗。刷牙、洗脸要用温水。冬天室内外温差较大,有心血管病的人应减少外出,太阳出来后再到户外走走,不可在低温如早上或晚上锻炼。要多晒太阳,注意背部要保暖,避免寒气从背部侵入。室内要勤开窗通风,避免细菌增多。尽量减少火炉取暖,减少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积聚诱发肺部疾病,进而影响心脏病的复发。洗澡等卫生间的温度升高后再进去。

2.坚持服药

专科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不可擅自停药,特别是降压药、抗血栓药物,虽然停药一时没有什么不舒服症状,但停药时间长了可带来灾难性后果如心梗发作。

3.注意饮食

均衡饮食,要多吃含纤维多的菜,如叶子蔬菜、水果,要戒烟、限酒,尽量避免过度油腻食物,建议***用“三低一多”模式,低盐(有心脏病的盐<6克,严重的<3克)、低脂、低胆固醇,多吃含钾的食物如香蕉、鱼、豆制品、桂圆、葡萄干、蘑菇类。要多喝水,睡前、早上应喝杯温白开水。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食物可以避免大便干结或在肠道堆积,降低排便难度从而降低心梗发生的风险

4.适量运动

可以慢跑、快走、太极拳等运动,运动在自己承受范围内,不可过度劳累或超量运动,会增加心血管病复发的风险。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减少血压急剧长高。

5.心态平和

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人在大怒发脾气或太高兴时,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容易发生心梗和胸痛。多和新老朋友聊天、活动。平时情绪淡泊、乐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3434.html

相关文章

儿童防范疾病知识-儿童疾病防治

养鸡怎么养怎么预防疾病?养鸡怎么养怎么预防疾病?对于雏鸡阶段的鸡群,养殖户要特别注意,幼雏对阳光直射十分敏感,特别是刚孵出几天的幼...

疾病知识 2025-01-01 阅读0 评论0

疾病的诊疗知识-疾病的诊疗知识有哪些

中医主要是如何诊断疾病的?效果如何?治病是靠疾病诊断还是靠药物?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是什么?中医主要是如何诊断疾病的?效果如...

疾病知识 2025-01-01 阅读0 评论0

疾病健康宣传知识,疾病健康宣传知识内容

将健康和疾病的基础知识纳入教育课本才是真正的医改,您怎么看?将健康和疾病的基础知识纳入教育课本才是真正的医改,您怎么看?首先我同意...

疾病知识 2025-01-01 阅读0 评论0

细胞癌疾病知识-细胞癌疾病知识讲座

临床诊断肺癌右肺上叶非小细胞癌cT3N3MIC什么意思?小细胞癌有什么禁忌?什么是小细胞癌?什么是胰岛细胞类癌?临床诊断肺癌右肺上...

疾病知识 2025-01-01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