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的、分裂的、不良暗示的绘画是艺术吗?
人之所以称为人!有良知,有智慧,有道德,有责任!否则连禽兽都不如。乌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虎尚且不食仔,人却不如虎!
病如恶魔,分裂血腥,不良是腐,何来艺术?
山川雄伟,泉水优美,高天晴朗,大地润蕴。
人文始初尚知美丑,不管东方西方,在人类的进化中,首知廉耻,次尚道德,再次文化,现今社会变迁何至退化?
西方文化崇尚民主自由,推崇以强吞弱,中国文化,讲求世界大同,夲身就先进于西方,只是某些时期变为僵化,才致有病态,但主流文化如涛涛水流奔腾向东,病态不过是沟坎怎能阻挡潮流。
东方文化是含蓄美,西方文化是赤祼美,中华文华是剑舞梨花,西方是对决血腥。
审美观不同,认识与意识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健康的审美观,任何病态的比如***,血腥,变态都是共同反对的!
这个涉及到“艺术”的美学概念。
“美”即是“艺术”,是被更广泛认可的艺术概念。但是关于艺术的美学定义一直处在争论之中。其中就涉及到负面的,扭曲的,丑的是不是艺术的问题。
这个应该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更为合理,艺术可以表达对“美好”的向往,也可以宣泄对“挫折”的不满。绘画一直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负面的,扭曲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是艺术的一种存在形式,他可能会对处在逆境中的人起到宣泄不满、寻找心灵慰藉的作用。就像蒙克的《呐喊》,画面中扭曲流动的每一个线条,无不表达出作者澎湃涌动的内心,对于经历坎坷的蒙克本人来说,画出自己的情绪比作出对社会不利的事情更合法而有效。对于观赏者可以发现:原来色彩与线条可以被赋予更多的生命内涵,包括悲痛的。
而在文学范畴中,“悲剧”是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文学形式,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人的潜意识中是有对悲剧的迷恋的,其一可以共鸣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伤痛,其二可以满足内心的拯救同情欲望,激发社会的正能量。
艺术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画家创作出来的看似病态的、分裂的、不良暗示的内容与你所理解的病态的、分裂的、不良暗示的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一、画家的语言
画家的语言布满了画布的每一个角落,但这种无声的语言该如何让大众所理解?于是画家通过制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将现实生活以抽象的艺术再现,当画家创作那些不美好的事物时,其真实想法只是希望唤醒大众对这些事物的认知。
二、艺术需要感知
文学作品可以试图去理解,但艺术更需要去感知。为什么有些人会在一幅画作前无声落泪,因为那是其感知的真实反馈。我并不是说每个人看到绘画都应该哭泣,毕竟每个人对同一幅画作的感知都是不一样的。
实在无法感知艺术,也可以尝试欣赏画作的创作技法,艺术家并不是复杂难以理解的人。
配图来自网络,一个画画的非专业的专业HR聊的不只是艺术。
关于这个问题,有书君想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何为病态?
艺术没有统一的标准,一样的艺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一样的价值。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在我看来美的东西,也许在你眼里就成了丑。
有书君记得前段时间一条新闻上了媒体热搜,大致是将泰国一个年轻女护士偶遇路人昏迷,她穿着短裙为那人做心肺复苏,可舆论却攻击她行为举止不检点,在公共场合没有注意到她的动作是一种性暗示。新闻下面有一条评论是这么写的,“她看到的是性命,而你们看到的是性”。不同的社会情况,不同的三观,不同的成长环境,甚至不同的心情都有可能产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所以,如何界定“病态”和“不良暗示”是一大难题。
二、为何有人欣赏这样的艺术?
首先,有书君认为,长久以来常规的美学使一部分人产生了审美疲劳,好比一个人爱吃红烧肉,就天天给他吃红烧肉,突然有一天给他端来一盘炒蒜苗,他当然会觉得新奇又爽口。相较于常规的美学,另类的艺术就相当于那盘不同于以往的菜,当然会吸引一些人的注意力。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在“人体艺术”刚刚传到国内时,民众也是大呼“有伤风化”,有书君小时候去餐厅吃饭,经过走廊时,墙上挂着油画《陶》(一个***上身的少女抱着一个陶罐),父母还会捂着我的眼睛。可如今我们看到这样的油画还会捂眼睛吗?
其次,“病态的艺术”描画的是社会的另一面,往往显得更有视觉冲击力,更容易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这样的画作通常色彩对比强烈,或者作品内容极具“杀伤力”,让你看过以后产生一种想看却又不敢大胆看的感觉。
当然,也有很多人为了凸显自己的“个性”,追求不同于常人的审美,比如模仿一些血腥暴力的作品,自残或伤人,这种情况就应该另当别论了。对于这种人,有书君只能说:你是不是有病?
三、如何看待“另类的艺术”?
有书君认为,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尊重每一个人的艺术审美,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要试图纠正别人的审美观。就好比你不喜欢吃香菜,就说香菜吃起来像屎,可你有没有想到还有别人喜欢吃香菜呢?有书君觉得,除了人民币和熊猫宝宝,应该没有什么东西是人见人爱的吧?
我们还应该保持本心,不要盲目跟风,为了追求另类去模仿一些危害自己或他人的东西,这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艺术不存在,什么正确的不正确的什么正常的不正常的不变态的分裂的不良暗示的什么都是靠人为去跟人家分别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所谓的善恶宠物,什么颜色,什么东西都是人为去跟人家乱评判?
有哪些你认为非常压抑又病态恐怖的顶级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好”在哪里?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油画作品《呐喊》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该画作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在当时蒙克的眼中,奥斯陆峡湾充满着发抖的、血红的幻觉,让人感到恐惧,甚至有些恶心。在《呐喊》画作中,蒙克所用的颜色虽然与自然颜色的真实性是一致的,表现方式上却极度夸张,展现出了他自己的感受,画作里的线条扭曲,与桥的粗壮挺直形成鲜明对比,蒙克将画面中沉闷、焦虑并且孤独的情感,作者内心无比的剪熬难受,扭曲极度变形的面部五官,观众感受被输送感染恐怖和痛苦表现到了一种极致。他的成功之处是用一种新的成功表现笔法 ,极度夸张的表情深深的打动了人们的心扉,让观众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留下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呐喊》是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
境由心造。油画别论,单从中国画.而言,明末清初之八大山人朱耷之画则非常压抑,从绘画艺术角度上看则我行我素,病态十足。而好在通过画作,反映了作者当时作画的心声,令人观后欲罢不能,而由衷感叹。这是宫廷画师及历代文人画而望尘莫及的。
弗兰西斯•培根《有牛肉片的肖像》
培根是20世纪的伟大诗人,他的画作耽于刻画生存的恐惧与生命的脆弱。在画中,培根暗示这是一间牢笼,人物表情精准地传达了恐惧与怨念,整张脸几乎凝固了。
威廉•德•库宁《拜访》
这是一幅狂暴的画面,下笔狂野,爆发力惊人。画中有许多粉色肉体,因此被归于他的女性系列。但这画面更像是一头待***的牛被劈开,其中一部分被吞掉了。这幅画充盈的力量感令人不得不动容,乃至憎恶、恐惧。
詹姆斯•恩索尔《阴谋》
《阴谋》表现的是被人集体排斥时,那种看似热情却病态的亲近。画面人物僵硬、虚***,呆滞,整个世界充满了难以言表的肮脏感,但似乎饱满的画面也叫人无处可逃。这是一个病态的世界,但是画面的色彩与光的运用又满是狂躁的活力,构成了一幅矛盾的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