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何事情都过份担心,是不是心理有病了?
对任何事情过分担心,是不是心理有病了?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过分的担心是太过在意,得与失都看的重!有人说这样的人心量小,容易过得压抑!
世界之大,形形***的人,有大大咧咧,有精明算计,有顾前不顾后,有太多太多……当然还有一种,过分担心的。
过分担心的人也分类别,有的是担心自己的得失,也有的人担心的是他人的得失,还有的是考虑双方的综合得失!
有的人天生就是这样,尽量的让手边的事情做到完美,让身边相处的人感到舒服,并且尽量不麻烦别人!
这样的人虽然过得有点辛苦,但也享受其中!每件事情因为考虑的比较周全,一般做的决定,对己对外都会满意!
性格使然,过分担心的人对待事情上不能大步向前,在社交中活动也会有一点阻碍!
有利有弊,只要无愧于心,做个好人就好!
母亲说,她要把鸡窝鼓捣一下,我说,为什么呢?她说:我怀疑里面住下了黄鼠狼。鸡窝就在东边的院墙角下,那里有一片十五平米的紫罗兰花丛,紫罗兰代表着哀伤。母亲说要鼓捣一下鸡窝时,我们正在吃晚饭,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都在,听了母亲的话,二嫂说:您把紫罗兰花丛全鼓捣一下吧,那里面住着很多吃鸡的野鼠哩,整天疑神疑鬼的。大嫂瞪了一眼二嫂。二嫂一拍桌子,说:不是吗?整天担心这但心那,担心我儿子掉进门前的水塘里,担心山上有狼,会叼走小孩……母亲长长唉了一声,接着便去鼓捣鸡窝了。母亲已经七十岁,是不是岁数大了,操起心来担起心来越加失控了呢?自从父亲去世后,我们年少,她是操碎了心,担不完的心,某日,我在惨淡的月光下,对着哀伤的紫罗兰说:爸爸,您为什么早早就走了?为什么把这千斤重担扔下,扔给我的母亲,扔给一双瘦弱的肩臂呢?她要担心多少操心多少事哟,有时过度的担心,真会累出病来的,对身体会有什么好处呢?
这是有病。农村人叫神经过敏,书上叫杞人忧天。害处不小,小心翼翼,顾前顾后,畏首畏尾,错过良机,大事不成,小事不足。常人总是三思而后行。其实,孔子告诉我们,凡事二思就可以了,再思顾虑多了就容易坏事。土话讲,大胆得官当。古代很多当官的,文化不高就是胆子大。古人造词,胆识,胆识胆识,胆在前占第一位,识在后占第二位。无胆,什么也不敢干,为自己的失败找一大堆理由。胆大之人,先干了再说,成与不成对与不对过后再说。为什么说,文化人酸溜溜?有些文化人不敢干大事?就因为文化人把识放在了第一位,胆放在了第二位。
这是因为胆太小:精小微慎:,想得太多太细,畏前缩后,不敢作为。如果每件事情都这样,就不可能有所发展的,做事情总会有利有弊的,不能粗心,也不能考虑太细,这两种都会损害这件事的。
对什么事情都过分担心,这种人本身就是胆小怕事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心中没有远大的理想,虽说做每件事都要考虑清楚它的后果,要做好市场调查,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胆大心细,不能盲目的干,机会是不容错过消纵即逝。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虎头蛇尾,不优柔寡断,男人要顶天立地,做事要干净利落,相信自己的能力别人能干好的事我一样行。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敢拼的精神,不轻易言败。男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要勇于战胜自己,才能开拓进取。
总感觉别人在背后说自己或自己的坏话,请问这是什么心理疾病?
总是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这种情况发展到最后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属于幻想症。可能是由于曾经有过被别人诬陷或伤害的经历,让你对别人失去了信任,需要自我调整,也可以去看心理医生。
怀疑自己心里有问题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就是心理疾病?这样说太宽泛,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不等于是一种心理疾病。根据题主所说,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的原因是经常对亲近的人求全责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给陌生人微笑,给亲人咆哮”。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呢?从心理学角度上分析,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控制型父母”与“顺从型儿童”心理在作怪。
01 什么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基于内外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脑功能障碍,人脑正常的精神功能的完整性被破坏,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受到影响的一组疾病。
举例来说,某公司员工长期受到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也较大,而他又不知道怎么缓解压力,排解心中的郁闷。那么,长期的慢性***会影响其精神心理状态,这时候如果再被公司辞掉,那么这种突发变故就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他得了抑郁症,这时候我们可以说他有典型的心理疾病。
当然心理疾病的诊断要靠精神心理科的医生。因此,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不能说是就有心理疾病。
02 为什么会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
通常人们会先有问题,然后才会有怀疑意识。那么题主的问题在于总是对亲近的人求全责备,即使他们什么也没有做错。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两次时,通常我们不会有什么感觉,也不会认为自己有做错什么。但是该事件反复多次的发生,尤其是事后我们反思到自己做的也可能不对时,我们会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改过,不再出现此类***。然而,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又一次得对亲近的人发怒。这样会使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心理有什么问题?甚至有点讨厌这样的自己,但又不知道怎么做。其实当我们意识到问题在哪时,就离找到答案不远了。
03 人为什么会对亲近的求全责备?对亲近的发怒?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48.7%的受访者会把负面情绪发泄到伴侣身上,15.1%的受访者会发泄到朋友身上,14.7%的受访者会发泄到父母身上。一位受访者表示,“我经常会对男朋友求全责备、发泄负面情绪,有时候甚至会对父母也做出这样的事情,但每次事后回想都很后悔。”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交互心理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控制型父母”与“顺从型儿童”的心理。
之所以会有“控制型父母”这种心理,是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受到父母、老师、前辈等影响,他们身上的这种对我们要求过于严格、易怒的特点潜移默化得转移到了我们的身上,我们不敢轻易去违抗他们。那么伴随着“控制型父母”的影响,在我们心中悄悄的就形成了“顺从型儿童”的心理。
当我们对亲近的人求全责备,发泄负面情绪时,表面上看是反应了我们的“控制型父母”的心理的那种强势,实际上却是反应了我们“顺从型儿童”心理之下的弱小和恐惧的内在自我。另一方面,因为亲近的人往往会无条件的包容我们,也给了我们卸下防备的安全感。
正如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舒曼所说,“ ‘对陌生人微笑,对亲爱的人咆哮’ ‘爱我的人被我伤最深’,因为亲近和爱,人们会更信任,不设防,对亲密的人能尽情袒露自己,表现出所有的快乐和悲伤,甚至心理上还会退化到儿童状态。而对外人,因为害怕受到伤害,所以会戴上人格面具,同时也想尽量展现自己的优点,掩盖缺点。”
04 如何让自己不再对亲近的求全责备?
交互心理学认为“照顾型父母”与“自由型儿童”的心理关系是恰到好处的。但是人的性格受其生长学习工作的环影响较大,我们该如何控制自己情绪呢?
(1)、合理的倾诉。当我们心情[_a***_]时,可以找亲近的人倾诉,排解郁闷的心情。而不是憋在心理,等着某一时刻爆发。
(2)、提前反思自己。当我们要准备对亲近的人发怒时,不妨先停下来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
(3)、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向给我们施加影响的那些“控制型父母”们反抗一下,让自己少受影响。
我是心理咨询师,每天分享有趣的心理学知识。欢迎留言区评论,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