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症状需要看精神心理医生?
有哪些类型的心理医生?
一类是精神科医生。是临床医学背景的治疗精神心理障碍的医生,与内科外科医生或者皮肤科医生是一个体系内的,一般在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生精神科或心理科工作。这类医生具有处方权,以药物治疗为主,有时结合心理治疗结合。
一类是心理咨询师。不从属于某一医疗或教育机构,算是一种自由职业者,往往在私人开业的心理咨询室开展工作。心理咨询师所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更为单纯,不涉及药物治疗。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有精神科医生的参与和帮助。
有了心理问题找什么样的医生呢?
1、 一般心理问题,如婚姻关系、亲子关系、适应障碍、亲密关系、考试焦虑、个人成长等问题。这类问题的患者往往社会功能良好,痛苦程度较轻,问题相对简单,可以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心理治疗服务。
2、神经症性障碍,如轻中度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转换障碍、进食障碍、单纯无共病的人格障碍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也可以不接受药物治疗,所以,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都可以为之提供心理治疗服务。
3、人格障碍,共分为A类(偏执型、分裂样、分裂型人格障碍)、B类(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和C类(强迫型、回避型和依赖型人格障碍)。这类患者对药物治疗无效,药物只是暂时减轻症状,长期使用药物会产生很多问题,可能共病物质或酒精滥用。这类患者可以接受心理咨询师的治疗,但需要接受心理学督导和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指导,才能更好地实施心理治疗。
4、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有上述障碍共病的人格障碍,这类障碍一般需要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提供者是精神科医生。
接受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不但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更取决于病人本身是否具备心理治疗的条件,如经济状况、地域限制、时间、精力、自我功能、反思能力等因素。因为与心理治疗相比,事实上药物治疗更为经济、简单和直接,所以在临床上药物治疗仍然占据主要地位。
心里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涉及感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
在现实生活中,性格个有差异,所以有许多人的性格是相似的,但没有统一标准。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经常情绪低落,自我评价和自信心降低,没有存在的价值感,有自伤或自杀的观念的倾向,出现睡眠障碍,食欲的下降,吃什么都没味道,出现这些现象时 ,去看看心理医生,或找中医吃点中药,对你是有帮助的。
谢邀!
①外在
***如来访者不修边幅,污秽邋遢,面部痴呆,不安分,或者抑郁迟缓,不能自理等
②内在
思维奔放、迟缓和贫乏等,逻辑颠倒,妄想,强迫、幻听、焦虑、失眠等。
③认知
是否无定向力,记忆混乱,智力欠缺一样。
④自我
对自我认识,是否认为自己有病或者无病。是否谈话合作,是否神话多等。
④躯体
是否有躯体障碍,做过什么检查没?脏腑器官有毛病没?人格如何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方能判断功能性障碍。
以上可以大致判断精神到底有没问题!
一个人到底要有什么症状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呢?
这其实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如果从简单来说,就是你当前的状态,已经影响到了你的正常工作,影响到了你的人际交往,这一部分需要你自己根据当前的状态,[_a***_]主观判断。
从稍微专业的角度来说,就是达到一般心理问题的程度,就可以选择去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做一个诊断了,就和感冒了去看下病一个道理。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
1. 符合现实因素引起,也就是你的问题,是由现实中的情况引发的。
2. 持续的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者间断持续两个月。
3. 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内,没有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也就是还能正常生活。
4. 情绪反应也没有产生泛化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最初的事件只产生最初的反应。
然后你再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第一, 你现在的状态自己是否能够调节?如果不能调节,你是否在勉强自己?
第二, 你的人际关系按照客观分析,是否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还是只是主观感受强烈?
第三, 是否存在强迫性思维?
如果你以上三个问题,都是坏的,再加上达到一般心理问题的标准,那就可以去医院做个问诊了。
谢邀!
你问题中提及精神心理医生,那么我可以认为一般是精神心理科的问题。这类相关的疾病症状包括:
心境障碍
人格障碍
原生家庭影响
婚姻情感问题
婆媳关系
老年痴呆
更年期综合症
青少年问题
等。
总怀疑自己会得各种病,这是心理有问题吗?
感谢邀请!总怀疑自己得各种疾病,可能还控制不住反复体检,就诊,这种情况在医院门诊经常碰到。
在过去的诊断标准中,叫做“疑病症”,最新出版的DSM-5中,诊断为“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再细分的话,被称为“疾病焦虑障碍”。具有如下特征:
一,存在躯体症状,可能很轻微,但检查不到相关证据。
二,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明显的焦虑,容易对个人健康状况感到警觉。具体可表现为,头晕,肚子疼都要做全面检查,深怕所患疾病严重。
三,自己对于信念坚信,别人劝说无法动摇。
最常出现在心内科门诊,因为患者主诉“心脏不舒服,冒汗,跳动厉害”
几乎大多数这类患者,最先就诊的便是心脏科,因为他们确实经历过“难受”,甚至感觉“快要死过去”,这种感受出现一次后,患者便记忆犹新,而且对这种感觉充满了恐惧。于是,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多普勒,除了检查出心动过速外,大多检查不出其他其他问题来。于是开始检查CT,肿瘤标志物、血液,即使医生反复告知其很健康,但仍动摇不了ta得重病的想法。
其实,这种身体的难受,很多是由于存在某种心理冲突,而这种冲突潜意识里不被他人接受,所以转换成躯体症状。
归根结底,这种不适感来源自身的焦虑,它是一种内心冲突无法实现和表达。就像小孩子总是肚子疼不愿去上学一样,很多小朋友,越是快到上学的时间,越容易犯肚子疼的毛病,其实就是潜意识里不想去上学,如果深追踪,可能是厌学,可能是害怕老师,或者经常在学校受其他同学欺负。
如图:人在焦虑时交感神经兴奋,就会出现心率增快,个别还会出现胃肠道不适。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社区和人群中,此类人群对于自身健康或疾病的焦虑占10%
按照之前的诊断标准,疾病焦虑障碍只有1.3%,而根据近十几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此数据已经增长到10%,而且男女比例相当。既往研究中,女性更多见于此种情况,而随着人们压力增大,同时越来越多的病情能发现,原来男性朋友同样不少。
通常这种情况,都是由于患者本人无意中获得“患某种重性疾病”的观念,然后这种想法得以强化,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错误的想法,所以反复检查以确定自己的推测。
对于疾病焦虑障碍,我们能做什么?
既然此病本质是焦虑,治疗上,当然抗焦虑有效。我们都知道,苯二氮䓬类抗焦虑作用明显,所以,对于疾病焦虑障碍的患者,应用大量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比如正念治疗),有助于消除患者顾虑,对未来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这里要注意,虽然我多次强调电抽搐治疗抑郁效果显著,但对于疾病焦虑障碍,电抽搐往往无效。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关注,后续内容更精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4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