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亲人得了重病,从此特别恐惧疾病,胡思乱想,焦虑不安,求问怎样克服这种心理?
不要慌!先根据病人情况,分析一下,将来的结果。若是有希望治好,那就是钱的事,这个时候要求人,要学会谦恭,尽力而为。若没有希望,要注意让病人淡然一些,根据情况看是否告诉他实情。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在他可以聊天的时候,跟他聊天,分散他的注意力。也同时分散你的注意力。记住,天塌下来有人顶,失去亲人你也要活,而且要过得好,这样才是对即将去的亲人最大的安慰。光担心,是不起作用的。要为这事多行动,不是老想,要想办法,让自己忙起来。最好闲下来时,就是睡觉。
这些焦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
积极意义
焦虑其实是想告诉人们一些事情,如果你因为亲人得了重病而对患病这一事件感到焦虑,说明你其实是很爱惜生命的,也说明你怕死。这样的焦虑会使你不会去做傻事,也不会去做威胁生命的事情。
所有的情绪都该被接纳,也该被理解。而你的焦虑告诉了你这些,希望你不仅仅是沉迷于焦虑,还要明白焦虑想要告诉你什么。
消极意义
这样的焦虑其实是过于敏感了的,人体的免疫力与生命力其实是很强的,一般不会患上什么威胁生命的疾病。题主大可放心。
这样长期的焦虑也会影响生活和工作,或许因为你过于敏感,还会形成类似于强迫症的症状。比如说洗手一定要洗三遍,去室外一定要戴口罩,又或者是导致失眠等症状。
人生总有不确定的事情,这些并非我们所能掌控的,我们要做的是拥抱不确定性。
如何克服
首先要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允许自己焦虑,不要试图强行打断焦虑情绪的产生。
其次需要更加灵活的看待患病这件事,不要产生绝对化思维,非黑即白,不是完全健康就是身患重病。即使是患病,你也可能就是得了一个小病,过两天就会好的那种,无须太过担心。
题主或许以为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但是也要分清你所焦虑的,究竟是自己的患病,还是焦虑会失去与他人的情感联结?比如说亲人的逝去,使自己也失去很多。
生命消逝是一个自然过程,我们终将经历失去,生命也该面临挑战,我们可以做的只是相信自己,克服那些挑战。想是无效的。
首先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另外寻找对抗疾病的办法,做最好和最坏的打算与准备,心态的变化是正常的,但又是无力的,这种情绪可能影响家人,反而雪上加霜。寻找其他的心理依托(朋友、爱人、亲人)或向他人寻求帮助。
去年春节后,我82岁高龄的母亲慢慢变得生活不能自理,至去年5月已完全需要别人的护理,当时远在异乡工作的我极度恐慌,幸而有细心备致的弟嫂照料周全,一直至老母亲的最后一刻,让我稍感心安。
所以楼主所说的"当身边的亲人得了重病,从此特别恐惧疾病,喜欢胡思乱想,焦虑不安”这种状况,我非常理解,也感同身受。
因为楼主您自己心地善良、孝顺,所以当身边的亲人得了重病后,自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为他/她的身体备受病痛折磨而煎熬,又为面对亲人的病痛自己无能为力感到心焦,恨自己无能,恨自己对不起亲人,恨不得自己能代替亲人帮他/她去承受病痛折磨,哪怕替他/她去死都愿意。
去年的我真就如此,可我终无力回天,母亲还是撒手人寰,驾鹤西归。我悲,我痛,我也恨,恨的是自己不能挽救母亲的性命。可恨又如何?人死不能复生。
是的,亲眼看到母亲遭受病痛折磨,到最后西归,在我心里确有阴影,对疾病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如楼主所说,特别恐惧疾病,有谈病变色之感。同时也如楼主所说,面对疾病,会胡思乱想,会焦虑不安,生怕有什么病痛又降临到谁谁的身上,若真如此,又该怎么办?这种杞人忧天的状态我一直持续了好久,整天饭不思,睡不眠。后在亲朋好友的劝慰之下,我换了一种生活方式,靠"转移法"将自己从悲伤忧虑中走了出来。我让自己的时间满负荷安排,且从不让自己落单,积极走入人多的地方,工作也好,休息也罢,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特别是我积极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拥抱自然,慢慢地,恐惧感没了,焦虑感也没了,心态也正常了。
回过头来一想,人吃五谷杂/粮,哪会不有个小病小痛?生老病死,自然界正常的新陈代谢,何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把握自己,活在当下!善待亲人,莫负时光,否则,子若养而亲不待时,悔之晚矣!
你可以去学习与钻研一下养生,只要你研究透了你就会明白做了什么事会有什么样的病,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身体,只要你懂得养生你就不会害怕疾病,就像医生一样从不担心自己会生病,就算生病了自己也知道是怎么来的,应该怎样可以治好它!这就是学习的力量!
时常会觉得寂寞孤独害怕是不是一种病?
谢谢邀请:经常感到寂寞孤独与胆小那是发自内心的空虚。也是对希望与渴望的失望。时间久了会由心病转为身体的病变。一定要改变这种心态,从生活方式中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从中达到身心健康。
这个问题严重说是每个人都有的通病,具体要从性格内向于外向来破冰,孰轻孰重,孤独的人内向的人要偏向的多一点,因为内向的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所以,内向的人一般都比较孤独,如今社会内向的人太多了,比如职场演讲,心理素质不够强大,是讲不好一堂让人满意的课程,内向的人明明有人多解决的上的问题,明明知道很好的建议却不敢提议出来,总感觉自己知道就可以了。所以性格内向的人并不是[_a***_]笨,并不他们傻,不过性格内向的人一般都比较老实,比较独立,因为除了爸妈,不愿意与人接触以及过多的跟任何人用语言交流,因为太孤僻,孤独太久了,自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天生的,则另一种比较常见的那就是家教问题,从来被打大的小孩,作业没写好,村里人问起爸妈的时候,当着小孩面说自己小孩不行,笨的很数学考了9分等等,时间久了,小孩就越来越没自信心了,心想,爸妈都这样说自己笨了,于是自己开始自卑起来了,所以说:一般都是性格内向的人,都是特自卑的,做什么事情都带着不确定性去做,很小心翼翼的去做,害怕自己犯错误,所以性格内向的人是很容易锻炼出双重性格。
任何场合,任何地点,时常看见那些比较优秀的老师,优秀的讲师,优秀的会说话的人。等等,这些都是对自己信心满满的,所以孤独和孤僻,对于自信的人来说一般很少体现出来,因为内心强大,身边朋友够多,只有失败了,才会感觉到孤独以及孤僻。
感谢邀请。
寂寞、孤独每个人都会有,只是频率和表现形式不同。
时常会感觉到寂寞、孤独、害怕,这是心理自卑、缺少安全感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长期如此,对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是不利的。经常会出现不合群,习惯于一个人,不愿意去人多的公众场合,在面对人多的时候经常表现胆小、害怕、语言行动手足无措的情况。
这一类情况轻微的,可以通过自我克服来解决。比如:朗读诗歌文章,让自己倾听内在发出的声音,增强自信;运动,通过强健自身获取自信;有意识的参加集体活动,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对自己的错误与尴尬,提前做好心理预期,不要更多的介意结果,重点放在和自己的对比上。
这些方式都是要建立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觉醒的基础之上。
情况严重者,建议尝试心理辅导,由专业的心理医师一对一的指导。
自闭症,抑郁症,早期都回出现类似情况,所以,当我们发现此类情况经常出现,并已经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生活时,一定要注意。
还是要再次表明个人观点:坚持读书,运动,从身体和头脑两方面充实自己,强健的体魄,丰盈的内心,是我们面对生活挑战的最好武器。
这个不算病,应该说性格上的问题吧,题主应该属于偏内向的性格,不善人际交往,但是渴望能有人关心自己,所以很矛盾,久而久之,可能觉得就是一种病了,我觉得如果想要改变的话,首先要克服心理问题,鼓起勇气说服自己多出去走走,逛逛街看看电影,或者去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地方旅旅游,释放下心理压力,多去一些人多的地方,或者去尝试一些比较***的***设施或者工作比如一些商场推销员之类的,锻炼下自己的胆量,相信坚持下来你会有很大的收货的!
人们时常感到寂寞孤独害怕不是病,这只是人的一种心态,但也至关重要,需要我们积极的去调整去改善,毕竟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推崇的,因为即使平淡的生活也是快乐幸福的!
人们的寂寞孤独害怕是因为承受各种压力,对生活环境的反感以及对现状种种不满意造成的。
工作上,也许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不知道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打算,不知道现在的这份工作还可以做多久,以至于没有积极工作的热情,也拒绝融入那种紧张工作的同事环境中去,所以似乎自己就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生活上,看得上的买不起,想挣钱但又不想出力,怕努力收不到结果,于是一再将就,得过且过,眼睁睁的羡慕别人,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可以融入的朋友圈,所以会越来越感到寂寞孤独害怕。
爱情上,喜欢的不出现,出现的不喜欢,分手的忘不掉,永远都是拿起放不下,唯唯诺诺,身边的人早已家庭事业双丰收,而自己还是孤家寡人,所以这样的现状下,寂寞孤独害怕是很容易出现的。
所以我们要在适当的年纪做该做的事,有追求但又不好高骛远;有远见但也要踏实肯干;有选择但也要拿的起放的下!远离寂寞孤独害怕,拥抱快乐阳光幸福人生!
一个人经常担惊受怕,出现幻觉,胡言乱语,是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疾病,该怎么办?
请问,你们有没有那种只有你看到,听到,知道,而别人都不信的时候?
分析提问者的描述我得到这样一些信息:一位比较胆小的独居女士,身体一直不太好,由于过去曾经发生一些不顺利的事情无法排解,出现神经衰弱经常失眠,可能由于疾病服用了某种影响大脑植物神经系统的药物产生了幻觉,该幻觉反过来促使其恐惧感增加。又由于偶然因素有蛇类进入,依据其过去接受的鬼神文化,主动关联了关于蛇类和鬼神的迷信传说,共同作用下因此更加导致综合行为趋向于恐惧症状况。
进一步分析,此问是不太经常见面的家属转述个人观察,表达的主观色彩比较浓厚,自始至终我没有感受到该女士思维和行为极其紊乱的情况,她准确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细致感受,表现了恐惧状态的合理行为,因此我判断完全不属于精神病。
其他我治过的就不说了,我母亲(71岁)由于乘车摔倒脊骨骨折加上高血压糖尿病胰腺癌综合病症,长期服用某些药,经常出现和文中女士类似情况。我去看她都不认识我,尤其是将睡未睡的时候,还说看到一些什么东西。但一年多随着骨折慢慢好转,逐渐清醒了,说话也有了力量。
对于这位女士的情况,我建议近期家人多陪护,或者以该女士能够理解的治疗方式给予调节,如果她信迷信,那就以迷信来治疗吧,和尚道士村巫都可以。加上营养健全,适当社会活动,以及个人生活兴趣点的转移和培养,烟火气息浓厚的氛围里,好的快得很呐!
同样的案例,有些人为了利益,会把这说的很严重。有些的医学等认知不够的也容易往严重情况上面套。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不在心理学和***学这两本书里面。在于丛林法则导致的社会失能人员更加边缘化的现实。
回答完毕,谢谢!
谢谢邀请:
明显的恐惧和妄想,我想她一定做了什么不能言说的事情,这件事情应该伤害到了某些人,或者被某些人伤害,引起了很深得恐惧,才会导致恐惧,和妄想,心病还需心药医,要么找到她的心结,要么及时就医。
你好,看到问题我首先感觉病人可能存在精神症状,但至于是否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精神障碍中很多疾病都会伴随胡语、恐惧,甚至凭空视物,凭空闻人语等表现,需要患者到专业的精神科进一步确诊。
人们出现恐惧症状有很多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受到惊吓,或者自身发生了应激***;如果病人来医院就诊,作为医生我会从多方面来了解病人的情况,只有全面了解病人既往的生活状态,对比现在的日常行为才能做出合理的诊断。
需要了解患者的情况
如果我们考虑精神科疾病,那病人最好应该先排除其他情况;例如病人有没有脑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曾经是否遭受过脑外伤,发生异常表现之前患者有没有精神活性物质接触史(酒精、药物、毒品等等),问题中患者的异常表现好像带有迷信色彩,那么病人是否有宗教信仰也应该考虑其中;病人在出现这些表现之前有没有感冒、发热,因为脑炎可能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异常。
排除上述可能,我们最关心的便是患者在之前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有,那病人以前的症状和目前的表现相似吗?当时有没有去精神科医院诊治?有没有明确诊断?是否服用过抗***药物?病程多久?是否在缓解期达到痊愈?这一连串的问题对诊断病人的疾病至关重要。
在精神科很多疾病存在病人的胡语、幻觉、行为紊乱等症状,如分离转换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等等,但这些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不尽相同。
以分离转换障碍为例,这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癔症性***,患者一般起病有一定诱因,生气或者受到惊吓,急性起病;表现为胡语、言语走板、行为紊乱,而且病人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在症状中往往带有迷信和表演色彩;存在幻觉症状,患者行为做作、幼稚,有一定的获益心理,自我暗示性较强,也就是家人越关注,病人就会病的越严重;有些家属还请巫医为这样的病人看病,反而加重了症状;其实这类疾病本身存在自限性,也就是很多患者在发病后注意休息,保证睡眠,疾病是可以自愈的,所谓的巫医有效,只不过是恰巧赶上这类疾病有自限性的特点而已,而这类精神疾病治疗周期短,缓解期社会功能如常人;但多数分离转换障碍的患者存在性格缺陷,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较强,经常容易因小事生气而复发。
如果考虑另外的可能,根据病史里的提供,患者如果是精神分裂症,那病人之前应该存在行为异常;说到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科的重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会出现幻觉、胡语、恐惧等异常表现;除了这些症状之外,病人平时日常行为也会暗示其疾病的严重性;在我们接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部分病人有敏感多疑,这不是普通的多虑,而是严重达到妄想程度的症状;比如病人认为别人在背后讲究自己,其实我们平时也可能有过类似的疑虑,和同事发生矛盾,或者最近遇到了麻烦,被人在背后议论可能很正常;但很多患者是从更多的角度怀疑,在大街上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对,甚至每一个人都冲自己吐口水,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会偷偷讲究自己,这明显超出了我们日常认知的范围,有明显的泛华倾向;提到胡言乱语,我们不难理解,就是说话不着边际,东拉西扯,毫无主题;精神分裂症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病人讲话跑题常常是因为思维松弛引起,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思维松弛逐渐演变为思维散漫,最严重可以达到思维破裂,患者连一句话都无法说清。幻觉表现在精神分裂症中普遍存在,而且除了幻视,病人还可能出现幻听、幻味、幻触或者幻嗅等等,那么最常见的当属幻听;很多***人家属反映患者在家的时候自言自语,言语内容别人无法听清,有时患者还会凭空谩骂,严重的命令性幻听还会导致***人出现严重的紊乱行为,这些都是幻觉这个症状在作怪。
上面的讲述只是我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的考虑,问题中这位亲属的表现仍需要详细了解情况,能够感觉到作为家属急切的心情,其实患者目前是很痛苦的,每天生活在恐惧中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建议家属尽早带病人去专业的精神科医院就诊,最好提供详细的病史或者既往就诊的资料,近期在其他医院的检查也是不必可少的,一方面能给予精神科医生诊断上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为家属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您,欢迎大家给予不同意见,感谢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