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疾病04-中医内科常见疾病04种

huangp1489 2024-10-08 7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 中医疾病、证候、症状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临床应用有何感受?
  2. 中医学专业中的几门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哪门最难?
  3. 中医将咳嗽、泄泻、水肿、血证视为疾病,中医疾病的本质是什么?

中医疾病、证候、症状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临床应用有何感受?

可以把疾病的症状和中医的证候区别看待,两股道上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现代化医学应该是智慧加智能,中医的证候愚昧加无知。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量化和无量化,也就是科学的结果对无实证的伪科学结局。证候是中医对疾病的观查所体现的外在反应,实际中医从不讲疾病,他们诊断基本都是笼统的证候,用什么寒湿风热邪,虚实阴阳气来代替上万种疾病,一个虚症足以成为成百上千种疾病中的某一种或者某几种,给人造成错乱模糊的思维,这也是中医诊断盲目性的一个千古根源。至于中医所言的病因病灶病理都是在现代化医学总结实证经验基础之后所套用的,对中医本身毫无实际意义。现代化医学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临床疾病症状经验积累,把智慧和智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会有精准诊断的结果。

這個問題似乎蘇教授自己回答了,是自問自答嗎?

我認為現在的中醫專家教授國手大師都是一個擺設,都沒有真正學到中醫的真諦。大多都是上個世紀50年代學習的中醫,都是半瓶子醋,連醬油都不是。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04-中医内科常见疾病04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醫講究文化底蘊,講究醫古文,疾病二字,疾是疾病,病是病。證候二字,證是證,候是候,症狀二字症是症,狀是狀,這是首先要明確的基礎。都一鍋掄馬勺,一手掄大錘,實在痞謬千古。至於以偏概全的迷迷糊糊解讀,實在是謬誤千里。

这个对比的话不好说,因为个人虽有相同病症但却体质差别。所以标准衡量都是偏差的多,关键还是医者的功夫!功夫到家的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而功夫差一点的就要东拼西凑了!

中医学专业中的几门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哪门最难?

阴阳五行论金木水火土故事大王大忽悠神棍论反科学大骗子,保健品大骗子泛滥中医理论不良媒体推波助澜功不可没,五千年瑰宝不过就是骗子忽悠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罢了,必被淘汰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04-中医内科常见疾病04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个个想如何考进中医执业医师这道关,中医有那么好当的吗,不要盘算中医哪儿门课难考,最难过的关是人体生命中真实生理学,而这真实生理学就是疾病诊断学,因为所有疾病都是直接应响到生命中的生理出现障碍,能排除生命中障碍的才是真中医,想当真中医就必须先弄懂人体生命中真实的生理学。

这几门课程都是中医的基础课,个人感觉还是先把中药学学好,然后把方剂学背好。为啥这样那?

中药你只要先记住药的四气五味和功效就好,这样比较简单些,有中药歌诀背诵就更好记了,方剂学也是先把方歌背熟了记住了,先不求学明白等以后有机会会用到的。为啥把中基中诊方后面那,因为中医基础理论比较多,需要很多时间消化吸收,这样在学中基和中诊的同时回头去看中药和方剂融汇贯通在一起,能记得牢固些也有助理解。等你把这些都能融合在一起了在看中医内科学就不是很难了,这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已,一般没个5到10年左右很难入门,要是有人指点和师傅带就会省去很多弯路走。不知同行们认可不。

中医内科常见疾病04-中医内科常见疾病04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门最难是针对学中医或是晋升考试?要是讲学中医入门,中基中药中内较难。因为没有按触过中医名词述语要求记憶理解,特别是要用中医名词述语把自已理解意思表达出来较难,写成书面语言更难。要是讲晋升考证,门门都有难点,要看出题者的知识面,水平,出题方式变換和灵活性。从整体上讲内科相对难度大。题出得好可以把中基,诊断,药物方剂,内经,伤寒,金匮,各家学说都垮入其内。跟师者一般觉得临床易考点,基础难考点。但临床是不是比院校者考得好,那也不一定。因为他们知识结构相对不夠糸统。当然文化水平高,自学能力强或师父就是一个临床和理论都不错的人就当别论了。

中医将咳嗽、泄泻、水肿、血证视为疾病,中医疾病的本质是什么?

个人认为中医里的教材属入门级书籍。内科学所罗列的症名是响应***提倡的新中医的产物。方便学习常见症及病因,病机,治则,用药归纳而己。如果这种归纳为横向,你可以再纵向看看。比如胃脘痛其中一病因为脾胃虚弱,纵向看脾胃虚弱还能致什么病症。何必要相互对应?中医里的辨症论治,是体显辨,是体显症,后才论治。辨是人种,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情绪因素等的综合,症因辨的对象不同,辨出的症也不同,论治也不同。应该是没有不妥的地方,就看读者是怎么个思维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536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