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心理问题或者心理困惑的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进校园心理咨询室?
谢邀。
性和心理疾病这些字眼国人还是敏感的,能够坦诚不公谈性和谈心理某些问题还需要勇气。
1.关于心理咨询室,在很多学校有其名挂其名还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咨询的质量也有待提高也是事实。
2.心理咨询老师也有很多无奈。a.待遇和工作量的问题。往往一个学生咨询谈话回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b.心理咨询老师面临的大多是心理有困惑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他们的心理也需要恢复和关爱。c.各个学校对心理咨询中心的支持和重视程度不一。d.心理老师的配备和学生量不匹配,有的心理咨询师老师还兼任其他岗位工作,忙不过来也是事实。
3.有的领导把心理咨询室的设置视为必要程序而已也是有的。就像楼梯口墙壁上挂个灭火器,用不不用不重要,重要的有,重要的是检查的时候消防合格。如果不挂灭火器,哪天真起火烧死N个学生,那授人以柄百口莫辩,但如果消防合格,单位处理恰当,最后的赔偿事项好谈得多。
4.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寝室同学言谈举止明显不同于常人,不及时报告。一些同学有了心理困惑他认为进心理咨询室就是脑壳有问题的人才去的,害怕被嘲笑,害怕以后更不能跟同学好好相处。
5.心理咨询老师一般会通过问卷调查来筛选有明显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但是有不少学生在回答问卷的时候不认真对待或隐瞒实情,同时,也存在问卷调查表不是本人填的情况,比如室长带回问卷三下五除二自己全部填完就交差。
确实如题主所说,现在每个学校都会设有心理咨询室,而且新生入学后,学校都会组织心理测试,从整体上来了解下学生们的整体心理状况。如果抽检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会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和学生约谈,保证学生在开学后能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今天看到这个提问,我想起上大学时,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做***那会的一些情况。在帮学生预约和协调咨询师的过程中,我发现来做咨询的学生比例确实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在登记咨询信息时,他们也不愿意过多的透露自己的情况。即使心理咨询室都有保密协议,咨询师和工作人员是不会透露他们的个人信息,但是他们还是觉得再保密,也是有限度的;因为对咨询这个事情,也是谨小慎微。
我想这和我们中国人的观念有很大关系。遇到事情,不愿意表达;更不愿意主动求助别人。尤其遇到自己觉得难堪或者丢脸,难以启齿的事情时,更是避之而不及,更别说和别人敞开心扉了。
再者,心理咨询在国内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一般大家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是,有精神病或者心理有大问题。他们担心大家知道后会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就对去做心理咨询更排斥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学生本身性格孤僻,不喜欢和人接触,对陌生人更是排斥。这样的学生,可能知道自己需要做些心理咨询去调整,但是也不愿意迈出这一步。
这些是最普遍的一些情况。心理咨询在国外普及度已经很高,大家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时,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寻求一定的帮助的慰藉,这是很好的方式,也是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的方式。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让自己在困苦的泥潭中深陷而不可自拔。
目前,大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居高不下,各学校基本上开设了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说明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正如题主所疑惑的,出现了心理问题或者心理困惑的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进校园心理咨询室呢?
作为一名从事了十余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学教师,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疾病的污名化。
心理疾病污名是指人们对心理疾病或心理疾病患者存在的负面评价、消极的情绪体验和歧视行为,可以分为心理疾病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公众污名是指人们认为寻求专业心理求助的人是有毛病,是神经病,是不被社***接受的。自我污名是指当事人认为接受心理咨询是消极的,不坚强的,从而引起的自信自尊受损、自我贬低等状况。
心理疾病污名在各个年龄段都存在,在学生当中表现更为突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学生的私密空间小。绝大部分学校的学生都统一上课、集中住宿,公共食堂一起吃饭。也就是在校学生的私密空间非常有限,几乎时刻处在被关注的环境中。因此学生发生心理问题后多有担心和顾虑,害怕自己被当成怪胎,甚至被学校劝退,因而会尽量的掩盖病情。
其次,学校对于心理疾病污名化缺乏针对性工作。目前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机构多以“守株待兔”的方式被动进行心理咨询,开展的一些关于心理健康常识的宣传工作效果有限。此外实际情况是,心理健康教育现在还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场地缺乏、人员不足,即使想要开展相关工作也无从着手。
第三,学生的社会定位及未来社会预期收益比较高。很多学生都担心自己如果暴露了心理障碍的信息,可能未来会在升学、就业、结婚、升职等方面带上“耻辱性”的标签,难以获得理想的机会。因此在校学生对心理疾病的顾虑更胜于普通公众,即使已经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尽量否认和掩饰。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观点,继续交流,请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点击“关注”。
有的病人讨厌去医院,觉得自己什么情况自己最清楚,吃点药或者挺一挺也就过去了,不值得去医院。
就像有的生病的人一样,学生在出了心理问题或者有心理困惑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不想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的。究其原因,我认为,第一,心理学在中国还没有西方那样的普及和认同,[_a***_]在学生看来,进入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会被他人投来异样的眼光,会被他人嘲笑。这样的一种心理是导致学生不去咨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二,有的学生真的是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自己慢慢就好了,缺乏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所以说对于心理咨询这一方面,有抵触心理。第三,心理咨询的普及度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可能也是学生不愿意去的一个原因。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教师的咨询水平以及咨询效果,对于学生是否去咨询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第四,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性格的问题,内向、自卑等性格会导致其出现心理问题也不会去咨询。第五,学校自身的对于心理问题的重视力度不够,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在出现心理问题之后,想不到或者不想去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
综上所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的一个平台,导致学校心理咨询室旁落的原因并不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到其原因,才能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