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遭遇癌症,患者与家属该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不管是什么病,关键在于态度。对待疾病的态度,而不是怕这怕那,不配合治疗。
所以普及疾病知识尤其重要,预防疾病排在首位。当每个人都能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时,都会积极面对,而不是态度消极。
不幸患癌对于本人与家庭都是晴天霹雳,无论能否告知本人结果都是要面对现实,不告知患者本人就当一般病症治疗长时间的用药和放化疗根本就无法隐瞒,还有一种晚期患者放弃治疗家人隐瞒到最后让病人安静的离开,此种做法有时对能治愈长期生存的患者错过治疗机会认其发展,结果是有的人能带癌:长期生存,有的人则是雪上加霜加速了病情发展,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告诉病人,有人会崩溃直接导致身体素质极速下降,在加上放化疗的副作用身体会很快骨瘦如柴弱不禁风很难在有新的转机,在有一种病人得知自己患癌慢慢地接受了现实积极地想尽各种办法去治疗,以求达到理想效果,总知告诉与隐瞒都只有一个结果,即然来了就坦然面对生老病死是必然规律没什么可怕的。
与癌症作斗争就是场马拉松赛跑,调正好脚步,调匀好呼吸,控制好节奏,你一定能胜利到达终点拔筹。从刚开始确诊的恐惧,到治疗时的痛苦,再到调养时的艰难,不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顺其自然吧,不必苛求,不必抱怨。调整好心态,去迎接终场的阳光!
我们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患者,有一小半是偏早期的,能够通过规范治疗达到比较好的疗效,这些治疗需要患者本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大多数情况我们是可以告诉患者本人的,这样他才会理解和接受治疗。少数家属会不愿意让病人知道病情,这时候我们打个擦边球,告诉患者有肿瘤,但并不是那么严重,可以通过治疗好转,希望他能配合医生的治疗。
我们更多的病人是偏晚期的,这种情况也是需要告诉患者的,他有知情权。同样的手段,我们还是根据情况,告诉患者有肿瘤,但并不是那么严重,不是无药可治了,目前很多晚期肿瘤都可以通过靶向药物或者免疫治疗延长生存期,长期带病生存。同时我会介绍一些跟他情况类似但是疗效很好的病友让他认识,增强他抗病的信心。沟通过程一定要注意给患者信心,让患者有一个坚持的理由,心情好了,治疗正确,加上家庭的关爱,营养的合理,都能提高生存时间。
和家属沟通我们会实话实说,并且希望家属积极配合,给予多的关心,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细心准备饭菜,既能符合他们的口味又能保证营养足够,适量的人际交往,不能让病人突然脱离本来的圈子,形成很大心理落差!
当面对癌症这种疾病,旁人再怎么说应该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其实,从内心里任何人都代替不了肿瘤患者本人。
因为,现实就是现实。并不想讲那么多大道理。道理谁都明白。为什么懂道理的人,不能全都按照道理去做呢?这就是心理!
癌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打击。只能是用时间来冲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自我调整是最好不过的了。
平时积极乐观的人,大部分还是可以很快从悲痛中走出来,自我调节能力也比较强。如果平日就是郁郁寡欢,遇事比较急躁的人,面对如此重大的打击,心里防线还是比较容易被击垮。
有关性格与健康问题,特别是与癌症关系。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讲解过了。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今日头条
心理病患者不愿意说话时,心理医生怎么办?
回答;不愿意说话很正常,这个应该对症下药摸脉。
首先,这个患者是患了什么样的心理疾病需要了解,这个患者经历了什么样的遭遇事件,受到过什么样的***,是不是在那个环境下产生的。
顺着这个思路进行心理上的痛苦***回忆,加以引导。
此时心理患者最信任的人是谁,最有安全感的人与地方是哪里,脱离令人伤感的环境,换一个心理患者觉得安静,有安全感的地方,减轻对方精神与心理压力。
心理疏导需要把握一个时机,可以旁侧敲击,用轻松,诙谐,幽默的方法去对话聊天,借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心理患者感同身受,让心理患者感受到自己和其它人没有什么两样,放松自己的心态。
心理病患者不愿意说话,心理医生首先会判断不说话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对于有些正在受症状困扰的患者,和谁都没有讲话的动力,但此时,他可能需要的是支持和陪伴,这个时候,心理医生不一定要着急让患者开口说话,反而是提供一个温暖的,支持的环境,或者说共情TA的这种心境状态,让TA感觉到有人理解TA,支持TA,愿意陪伴,也愿意等待。
还有一些时候,心理病患者不讲话可能是必要的沉默,可能此时TA需要安静下来,沉下来,需要有时间去体会,思考,此刻,心理医生需要判断准确,不要[_a***_]这种沉默,而应该给沉默留一个空间,才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也有些时候,沉默可能是患者的一种阻抗,TA用沉默表达不满,或者说她遇到了一些自己的心理情结,难以突破,以至于讲不出来。这个时候,对于心理医生来讲,沉默是很好地素材,心理医生反而可以根据患者的沉默,推测阻碍TA的究竟是什么?这对患者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治疗时机。
所以说,沉默不一定是坏事,但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医生可以准确地共情到患者,在两个人的互动中,能够深刻体察到对方,才可能判断准确,并且做出最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回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