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见性,你是怎么理解的?
开悟见性不只是见物即物,而是知物之宗。花,春兰,夏荷,秋菊,冬梅,物即花。实在性差别千千,因四时之成,品味质去悟其性,才知四季之花的性靠觉知表,开悟之真,真觉悟才为开悟,才知性,才用性,才随性。
开悟,是修行者,在人体内,意识深处,心灵深处,见证了原始自性透过身心体现出来的光明。
见性。心灵的本体即是识性,何为心灵?见性攀缘六根色尘,色尘相续形成体验境界即是心灵。当我们静心净化六根,离舍欲望攀缘,心灵色尘诸境诸相即能分解,离相的心,则现内在清静觉明,此名见性。
有个成语叫 “醍醐灌顶”,你们是在什么年龄一下子大彻大悟明白很多道理?
谢邀!
我没学过佛学。
关于大彻大悟也还达不到,只是明白了一些道理,是通过上了头条以后,看到网友们发的文章,评论,才慢慢懂得了,还有就是有些人很年轻就去世了,多有钱都救不了命,所以彻、悟不在于年龄,而在于经历。
成语‘’醍醐灌顶‘’出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即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形容清凉舒适。
而大彻大悟,是指成佛之人。我们平常人是达不到这个成度的。我自了解佛法后,通过不断的学习,认真的思考,对人生有所醒悟:见利不动念,与人为善,心境平和,远离了贪、嗔、痴,心性变得空灵,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佛法是真正能让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
醍醐灌顶原以为是提壶灌顶,常听到该成语却不知真正出处,也不明白真正含义,后来查阅有关资科,才完全明白,有如醍醐灌顶之感。
但人生真正能如饮醍醐,清凉如许者,是少之又少的,而了受醍醐灌顶大彻大悟者更是凤毛麟角。
也许人生只有两个阶段也许能达到醍醐灌顶境界,一是少不更事,呀呀学语蹒跚学步之时,心灵纯洁,没有丝毫杂念,他们除吃喝拉撒睡之外别无它求,心地空明如洁净的蓝天,尤如了受醍醐灌顶。及至醒事慢慢长大后,其贪瞋痴欲念横生,人生渐渐迷失本性,象雾霾之中迷失归途的羔羊,难明方向,人生绝大部分时间都纠结于取舍之间。毕生鞠躬尽瘁,弥留之际,方觉得是糊涂一世。当天国的光辉照在惨白的脸上,死神在向他招手的时候,才觉得人生原来如此,才知道放下,才知道一切都带不走,才真正坦然,真正感受了一把醍醐灌顶的感觉。
原来这世界只有来路,没有去处,更不能回头!
阿弥陀佛!
灌顶即是灌入清凉之剂,使人去迷返真,显现智慧!又如一味“法药”,使人消除病菌,还健康本身!
人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不遇灾难不清醒,无计可施唤观音!
原本我是纯粹的唯物主义信仰者。说我这一生能归依佛门,简直是360度急转弯。
因果因缘注定在这里。我成为佛门***,又得优婆塞度碟。真是不可思议!
我这人倔强。曾与佛祖像前打赌。如能让我见到身上的“鬼”,让我病好,我即拜佛入门。如若不能,我便不信且阻止他人。
我——赌输了。
后来师父命我可用俗世法去劝善弘法,但必须有理有据,少用佛教专业用语和佛经。入俗藏妙,能完成吗?我领了任务。一直在自勉勉人。就是自利利他。
自家也事事顺利!
现在我眼里没有任何疑难之事!
——因为佛法妙义可看透一切!
阿弥陀佛!
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乳中出酪,酪出生酥,生酥出熟酥,熟酥出醍醐,据说醍醐甘美无比。
我曾经让学生们回家自做醍醐,他们用黄油不费太大工夫就提炼出来了。
显然醍醐灌顶没有这么容易。
还记得高中时,有很长一段时间夜夜失眠,每天都沉浸在对人生宇宙的终极思考里。
有一次对人死后断灭的执着破去之后,心里变得无比的坦然和愉悦,这种感受持续了很久。现在虽然不能时时感受到身心的快乐,但面对死亡再无恐惧。
后来深度思考时间的存在问题。深深体悟到过去已去,无可挽留,未来未来,盼望亦空,现在刹那,如立针锥,把握不得。还有什么值得挂念和焦虑的呢?顿时觉得身心空灵,烦恼顿消,一两个月住于一种身心愉悦,口津流芳的状态。
当时只感觉每一个毛孔都是快乐的,甜蜜的,如饮甘露,如灌醍醐。
个人的经历,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