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咨询师无法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做咨询?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中,如果需要找某一专业技术人员寻求帮助,往往会秉承着“熟人好办事”的精神先去找自己的社交圈子中有没有合适且不会“坑我”的人选。很不巧的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特质让咨询师们无法为亲戚朋友提供有效的咨询。这并不是咨询师们的借口推托,对你们双方来说都会面临现实的困难。
对于来访者来说,心理咨询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很多来访者在咨询开始前会有对自己暴露程度的预期,比如说“我就说说我跟我同事的事,别的不涉及。”但实际上,在咨询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并不那么简单,涉及的方面很广。即便是完全陌生的来访者和咨询师在这一部分都需要耗费一定精力来突破来访者给自己设置的界线。如果是熟悉的两个人,尤其可能会涉及你们生活中有交集的部分,来访者很难完全敞开心扉。
对于咨询师来说,跟熟悉的人做咨询也会很困难。在咨询中,咨询师应保持完全中立,接收来访者的信息并不带有主观评价。如果是在咨询关系之外有过接触的人,无论来访者说的事情是否与你们的的交集相关,咨询师都会带着对这个人之前的主观印象去听。虽然咨询师的职业素养能让他尽可能降低这种影响,但咨询师也是人,很难完全摒弃。
虽然咨询师的朋友不能给你做咨询,但职业特质会使得他们往往能充当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但也仅限于朋友间的倾诉探讨,如果你发现这样无法帮助你排解,还是要去寻找专业的、陌生咨询师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给亲朋好友、同事、同学等做咨询,被称为双重关系。简单来说,双重关系是指除了咨询的专业关系之外,还存在一个或多个社会关系。如果有双重关系的出现,会影响到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客观性和专业判断,会使咨询效果大打折扣,并且还存在着以下弊端:
第一,双重关系会腐蚀和歪曲心理治疗咨访关系的本质,使他们不能保持一定的界限和距离。当咨询师又是来访者的爱人、亲密的朋友时,非常关键的咨访关系的本质就改变了,进而影响治疗的进程。
第二,双重关系可产生利益冲突,影响准确的心理诊断。咨询师作为专业人员应把来访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但是如果在治疗中另一种关系产生了,便产生了第二种利益。这时咨询师将更关注其自身的需要,而把来访者的利益放在次要的地位,比如过于注重自身形象,过于关注对方感受等。
第三,双重关系可能影响认知过程,使咨询的作用及维持咨询受到损害,如亲朋好友有时候面对熟人咨询师不愿意说出真正的心理困扰。
第四,由于咨访关系的存在,来访者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咨询师进行商业或其他领域的竞争。当确信某人犯了错误并对自己造成损失,可以尝试多种方法解决,如果都不奏效,还可以上诉到法庭。但是,当来访者在商业、金融、社会事务中发觉其咨询师犯了严重的错误,在寻求法律公证时却面临着很多麻烦和障碍,因为此时咨询师可利用来访者的隐私和秘密作最有利的防御。而且,咨询师还可利用各种错误的诊断蒙骗来访者。
因此,鉴于以上原因,一般心理咨询师不会对亲朋好友进行心理咨询,同时,来访者也不适宜找熟悉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帮助。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观点,继续交流,请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点击“关注”。
前面两位老师给的回答很全面,我就结合我的实际经历说说吧。
我是咨询师,曾经弟妹问过我,她觉得需要心理咨询,问我能否给她做咨询。我说我可以给她推荐我最信任的咨询师,但无法直接为她咨询,否则一些事情上会不客观。
其实意思就是,弟妹如果在咨询里对我无穷尽的抱怨她的婆婆,我就无法始终保持客观冷静的倾听她抱怨我妈,我认为任何一位咨询师也做不到。
朋友也如此,咨询师不能为太熟悉亲密的朋友做咨询。如果我闺蜜来咨询,一味抱怨老公或者其他人,我的感情一定是完全倾向于我闺蜜,无法从她说的事情中客观分析,清晰梳理。
心理求助者在寻求心理援助的时候,往往是希望有一个能 让自己信任并且感觉到能量非常强的人来帮助自己,这种强的能量是需要带有一定的敬畏的,而现实中的亲朋好友,因为彼此太了解太熟悉了,往往缺少这种敬畏和距离,这样在面对咨询的时候,是无法让求助者感觉到一种强有力的能量来帮助自己的。而距离是可以促成这种强能量和敬畏的因素之一。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一点是,心理咨询是一种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帮”与“求”的工作关系,需要来访者付费,二者的关系是单一的工作关系。
因为是单一的工作关系,来访者付费,心理咨询师给予专业帮助,那么就必须遵守心理咨询的原则:
二者关系是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师必须为来访者保密(除了法律诉讼、配合公检法调查、犯罪、自杀自伤等保密例外)
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可以解决,有些不可以解决;
心理咨询只能解决心理问题;
如此,等等。
而亲朋好友,作为心理咨询师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彼此熟识,可以不收费么?不可以。收费了以后多尴尬呀。
出现了双重关系,咨询关系和朋友关系,以后好多隐私如何避免?
如果解决不了某些问题,怎么办?
亲朋要求帮忙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夫妻矛盾调解等等,怎么办?帮是不帮?等等。
很多棘手的问题都在等着心理咨询师呢。
所以,对亲朋好友,为了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不能接受咨询,可以转介给其他心理咨询师来做,这才是合适的做法。
6年的抑郁症史,最近,我终于鼓起勇气想去做心理问诊,但还是有点抗拒打电话的交流方式,请问有什么办法解决?
亲爱的朋友,看了你的问题,觉得很心疼,因为我体验过那种滋味,也曾在抑郁的边缘挣扎了几个月,那种感受,真的是太痛苦了。虽然,我不能够用感同身受来体察你的生活和心境,但是,真的深深理解你,所以,忍不住来回答你的问题。
你都有六年的抑郁史了,为什么才鼓起勇气想去做心理问诊?不应该在刚确诊抑郁症时就求助医生吃药治疗并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吗?不要抗拒心理问诊,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是对你的抑郁症有好处,就该积极地去尝试。
跟你讲讲我的故事吧!我抑郁时,觉睡不着,每天走路跟踩棉花一样,每天豆大的虚汗往下淌,脑海里所有的人和事就跟放电影一样,不停循环,没有止息,又无能为力;明显能感觉到自己有点情绪化,很小的事也开始计较,放在心上;懒言懒语,没有精神,不愿意出门见人,感觉生活无望,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后来各种求医问药,把自己以为的有可能是的病都看了一个遍。
一一排除以后,我去济南省立医院专门看了心理医生。跟医生聊的时候,真正地敞开了心扉,把自己的心结打开,而且医生跟我老公也聊了聊,让他注意生活中怎么照顾我,婆媳关系上该怎样处理,饮食上该怎么调整等等。回来后,我又看了[_a***_],按神经衰弱吃了两三个月中药,就好了。
所以,你一定要积极地去看心理医生,打开自己的心结,积极阳光地生活。
我觉得用热水泡脚,到出汗为止,或者跑步运动到出汗,或者做家务都挺好的。别把一些人和事都放在心上,耿耿于怀,也没有一点改变别人的可能。改变自己吧,从生活习惯开始,从心态上调整,你会慢慢好起来的,享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加油吧,朋友!
首先,我认为你的这一进步应该得到表扬。从一个不敢承认自己是抑郁症患者,到勇于坦诚地面对别人。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只有自己最清楚。
其次,既然你已经决定了要去做心理咨询,索性再往前迈一步,接受来自不同方向的质询和目光。放下面子,拉下脸皮,坦荡如砥,你会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
如果面对心理咨询师或者是心理医生,除了大胆地向他倾诉你心中的情绪,你还可以完全没有顾及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欲求。你放心,他们会给你保密的。
最后,你一定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作业”。如果你能够完成这些作业了,你就会觉得自己轻松了很多,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助人自助”。即: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你也学会了自己帮助自己。
因为,你渴望获得正常的人生,而这是你能做的突破情绪桎梏的唯一途径。
第一次做心理咨询,你可能会觉得很纠结,怕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你。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患有情绪抑郁的人,都在为如何迈出这一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这种犹豫不决,许多人才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
做完了心理咨询以后,你可以主动打电话,告诉医生你的近况。而医生也会根据你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让你更快地恢复心理健康。
一句话,如何早日康复,机关按钮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请你参考一下。如果还有其他想法,咱们还可以继续讨论。请你早日决断,不要再犹豫了。
图片来自网络
你这个想法非常值得肯定,也是你病情明显好转的标志。
你别管沟通方式能否让自己不局促,至少你已经可以和懂抑郁疾病的专业医生进行对话,他们就可以很有切入点地对你进行心里疏导和情绪帮扶。
过去六年你的情绪不能自己调整,抑郁影响你整天状态,都没有去看过心里医生,这是不可取的,也是非常威胁的,要知道,抑郁症早些诊断早些干预会比较轻,能慢慢痊愈的,现在你跨出这一步非常值得,愿你早日康复。
你坦坦荡荡和医生讲述你的症状和病史,有助于医生全面掌控,无需顾及任何障碍,病人的所有资料,医院是保护性管理的。放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