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障碍是什么?是精神疾病心理病吗?怎样才能确诊?
双相障碍全称是双相情感障碍,是不折不扣的精神疾病,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精神检查和日常观察才能确定诊断。
说一说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既往包括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以及抑郁发作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以及双相抑郁所包括的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双相障碍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躁狂和抑郁的交替出现,但很多患者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会表现为躁狂或抑郁之中的一种情感体现,而且双相障碍的患者往往发病年龄更小,躁狂或抑郁的症状表现更严重,与单相抑郁相比较,出现的自残、自杀行为更多、更严重、更无法预料。
双相情感障碍是我国规定的六种重大精神疾病之一,是国家严重精神障碍建档管理的疾病,所以不言而喻,这是一种精神疾病,不是所谓的心理问题。
但双相情感障碍诊断存在困难,是公认的误诊率高,漏诊率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修正诊断的精神障碍疾病。曾经美国人做过类似的长程跟踪调查,确诊一个双相患者平均需要7.5年,先后经历3名精神科医生,所以即使在精神医学相对发达的美国,双相障碍也是难以诊断和容易误诊、漏诊的。
那么怎么样去确诊一名双相障碍患者?
首先做重要的是详细的询问病史,询问对象包括熟悉情况的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精神检查,但即使这样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一名住院患者也往往会在住院期间修订她的确定诊断。
比如不久前有一名患者住院时因严重的***倾向,询问病史时患者和家属都分别否认既往存在躁狂或者轻躁狂发作表现,患者既往也曾经在广州诊断过重度抑郁发作,但住院治疗的期间,患者治疗不久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躁现象,所以,家属和患者一定是遗漏了既往的轻躁狂诊断,因为轻躁狂表现本就与正常人差别不大,且持续的时间更短。
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出现转躁现象是可以确定患者是双相障碍的,所以一旦出现转躁现象必须立即停服抗抑郁药物,转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
所以如果之前的躁狂或轻躁狂表现不明显,很多双相患者是会被误诊为单相抑郁发作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的疑问有所帮助,关于双相障碍可以私信留言,我会帮你解答的。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在精神科有明确的诊断标准,通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是不影响社会功能的。
双相情感障碍在疾病的表现上存在两种形式(躁狂相和抑郁相),它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病人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时可有***性症状;经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完全缓解,社会功能恢复如常人。
我们经常遇见的双相情感障碍是交替出现躁狂和抑郁发作,那么我们通常把双相情感障碍分为Ⅰ型和 Ⅱ型。
Ⅰ型:有躁狂、抑郁发作,躁狂发作严重
Ⅱ型:抑郁发作严重,躁狂发作轻
混合发作: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在躁狂或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较少见
快速循环发作:一般是指过去12月中,至少有4次心境障碍发作
从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心境是如何波动的
一般我们在诊断这类疾病的时候需要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很多患者来就诊时都会描述自己目前的状态,往往容易忽视以前出现的症状;尤其是双相障碍的病人,因为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表现,在疾病转向期原有病情会减轻,在出现相反的病情表现时可能会让患者误以为自己的疾病完全缓解了,有些病人会在这种情况下减少药量甚至停药,势必会加重疾病的波动,所以在***集病史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关键信息,这对于诊断双相情感障碍至关重要。
双相情感障碍的规范化治疗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期):心境稳定剂+抗***药(口服或肌注),必要时电抽搐治疗(MECT)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期):心境稳定剂为主,睡眠不好时可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必要时用抗抑郁剂或电抽搐治疗(MECT)
通过急性期的治疗,患者病情会逐渐稳定,但在巩固期坚持服药极为重要。
主要治疗药物(如心境稳定剂)剂量应维持急性期水平不变。巩固治疗的时间:抑郁发作4-6个月;躁狂或混合性发作2-3个月;***心理治疗,防止患者减药或停药。
维持治疗的时间
对于维持治疗的时间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过作为医生我有一些建议提供给这样的患者;对于多次复发者,在病情稳定达到既往发作2-3个循环的间歇期或2-3年后,边观察边减少药物剂量,逐渐停药,以避免复发;在停药期间如有任何复发迹象应及时恢复原治疗方案,缓解后应给予更长维持治疗期;应去除可能存在的社会心理不良因素及施以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更有效的提高抗复发效果;任何一种精神疾病都需要完整的治疗规范,既是对医生专业水平的检测,也是对患者意志力的考验;疾病并不可怕,我们学会如何应对,就会战胜困难,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感谢分享,欢迎大家给予更多建议。
双相障碍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一段时间抑郁,一段时间又突然高涨。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情绪高涨与低落的起伏中,在极端情绪的驱使下,意外事件、[_a***_]依赖、药物滥用和***等危害行为的发生率极高。并且,相比抑郁症,双相障碍的诊断难度大,治疗上也更加棘手。不过,经过规范治疗,症状大多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和DSM-IV。
***学家和心理学家通常认为,双相障碍是一系列必须成群出现的症状(每次不止出现一种症状),并且症状们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经历发作阶段、症状最严重阶段和恢复阶段。
双相障碍的患者的躁狂或者抑郁的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的可能几天,长的能持续几个月。抑郁和躁狂状态会交替在病程中出现,有的人甚至在一天中出现如此交替,被认为是“快速循环型”的发病状态。
双相障碍发作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形成,而躁狂或抑郁的严重程度也会因人而有很大不同。很多患者会分阶段地加速进入躁狂状态,而有的患者会螺旋式地陷入抑郁状态,尽管抑郁的状态也很少是泾渭分明的。
对某些患者来说,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之间的时间段内不会有症状,但有的患者在这两个发作之间的时间段会有前面的发作所遗留下来的症状,如睡眠障碍、正在形成中的急躁、抑郁或轻躁狂的症状。
药物治疗是双相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在疾病的发作期用药种类和分量会更多,维持期会少一些,但是都得坚持持续用药。
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看你很斯文,怎么住这来了?"我看着面前的他平静的问。这是一位中年男子,戴着1⃣️幅白边眼镜,身形也很匀称。
"我在上班的时候翻了几个跟头。"他苦笑着说。
"你干嘛要在上班的时候翻跟头呢?"我好奇而友好的问。
"我也不知道,没忍住。就是想翻个跟头。确实没忍住。"他怒气冲冲的说。
"在这你还想翻跟头吗?"我问。
"不想。就是想这辈子没混好,和***人混在一起了。"
…看着他垂头丧气的样子,我不知说什么好。一会儿他掏出1⃣️根烟,找别人对个火,一缕青烟,🈵️心愁绪。⋯
《***院见闻》
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心理不健康等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状态分为正常心理(分为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变态心理。正常心理会在某一个阶段或遇到某些***的冲击时,产生一段时间的不健康状态;而变态心理是一种心理疾病状态。
***如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是一条从0到100的直线,那么狭义的心理不健康就是中间的灰色地带,即一般心理问题,并不特别影响生活和工作。广义的心理不健康应该是指所有带着问题的状态,包括心理疾病或者是精神分裂以及神经症。而心理疾病却是异常地带,超越了一般心理问题而成为了严重心理问题,即有可能是精神分裂或者是神经症。
一般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恢复到健康状态,不需要药物的***,而严重心理问题需要服药,并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一般都没有处方权,有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到有关医院进行就诊并遵医嘱服药。服药期间不要随便停,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并停药或减少剂量以及增加剂量,这个也是心理咨询师不能决定的,需要由精神科医生决定。
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医生也有很大区别,心理咨询师只能做咨询,没有处方权,不能开药,也不能要来访者随意停药。
心理医生有处方权而且他们与精神科相关更紧密,对精神分裂及神经症有更多方案和办法。
有心理疾病尽早到专门医院找比较靠谱的心理医生治疗,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谢谢邀请。心理健康这个名词在使用上是有条件和限定的,不是随便使用的。
心理健康是一个总体称谓,一般用程度和水平来衡量,比如心理健康水平怎么样,心理健康水平达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有了心理疾病,肯定是心理健康受到损害,而且达到一定程度了,起码是达到致病的程度了。而心理健康受到一点损害,程度不重时,还达不到疾病的状态。
这跟生理健康是一样的,比如血脂高,当血脂偏高时,就已经超出正常的健康水平了,但还达不到高血脂症的程度,此时也可以说血脂的健康水平降低了,健康程度不高了,但还不是病,达不到病的状态。但是如果是高血脂症,那肯定是血液健康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了。
关键是健康一词,主要是人们在描述健康水平时使用的,而不用在描述一个人。不能说一个人健康不健康,如果这个人健康受了损害,我们可以说他健康受到损害,而不能说他不健康了。一个人有病了,直接说他有什么病,而不说他不健康了。那样说别人,是对别人的歧视,不礼貌。
心理不健康是心态出偏差,偏想,凡事爱偏急,也是心理病,焦虑症,忧郁症等,出现此状况,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多运动交流,开心多笑,想好的就有好结果,同时必须注意营养,按时休息睡觉,遇事冷静考虑处理!
在现代的心理学和心理医学领域,一般所述的心理不健康属于心理问题范畴,而心理疾病被定位精神性疾病。
心理问题一般分为:一般性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是您对某件事情、某个诱发因素造成心理的负面情绪;严重心理问题一般指的是泛化,举例子说,一个同事和你吵架了,你的情绪一直没有疏解,造成你见到其他的同事你也会产生负面情绪,这就是泛化的概念。心理问题一般可以选择心理咨询,经过一段时间的合理疏导,会达到调理回归正常的目的。
精神性疾病,属于疾病范畴,比如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医学、药物治疗的,心理咨询仅仅是***手段。千万不要仅仅用心理咨询来治疗精神疾病,很有可能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建议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进行鉴别诊断,如果是心理问题,就选择合适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如果是精神疾病,就要迅速进行医学、药物治疗。
之前有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易感人群占总人数的20%,也就是5个人中有1个人存在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所以,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怕被笑话而选择讳疾忌医。
心理咨询门诊可以证明我没有得病吗?费用如何?
您好:#心情***#
国家认可并取得相关资质证书的心理咨询门诊是可以证明你没有病的,心理咨询门诊只是没有开处方药的资格,但,可以鉴别诊断心理疾病和心里自疗。
具有职业精神科医生资格的医生才具有诊断、开处方权,(取得国家认定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三甲以上医院的心理科医生就足以证明)在心理咨询门诊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是不具备诊断和处方权的。去诊时要问清楚。#我要上头条#
关注我@心理咨询师修心
首先,如果各项生理指标正常的情况下,从基本的数据来说,你就是一个健康的人。很多心理疾病都源于消极的自我暗示,所以你并不需要别人来证明你没病。你只需要自我认同,自我相信就可以了,只要你相信自己没病,那就没病了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没有感觉到异常,你是不会专门去心理门诊开证明,所以这里可以***定你自觉没有异常,但周围的人感觉到了你情绪或行为的异常,有了这个前提,咱们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心理门诊主要是看心理问题,针对的是正常人群,因为每个正常的社会人都会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有人自己解决会很轻松把问题解决掉;还有些人虽然解决不了,但能隐藏的很好,意识压制着潜意识,不会让潜意识浮出水面,这应该属于亚健康的状态,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是心理门诊潜在的咨询者;最后就是那些把本我表现的淋淋尽致的人了,遇到事情,既不能解决,也不能压制,会表现出心理问题,如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躯体不适,强迫,恐惧等表现。
如果目前您经过正规心理和药物综合治疗,无或很少的残余症状,那么心理科医生会通过前后的问诊、相关量表进行评估,达到临床痊愈,是可以开证明的,那也是个诊断证明,一般在500到1000之间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7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