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能进行报销吗?有没有针对齿科的保险?
上个月,就是7月15号刚给女儿补了牙,我先说结论:齿科保险绝对有用,真省钱,服务态度和环境好。
接下来说说过程哦:
一开始孩子嚷嚷牙疼,由于她上初中,只能周末去看牙,公立医院周末号极难挂,一个多月都没挂上,只好带她去私立医院看了,医生检查后说有两颗牙严重龋齿,需要补,一问价格是800元补一颗牙,两颗1600元......
幸好我知道有齿科保险,就先没有补,7月12日花150元买了个大地齿科,预约了7月15日补牙,在家附近的拜博口腔。
这是电子保单,可以补一颗牙,还包含一年的意外险责任。
这是费用单据,补牙材料是进口3M树脂,一共1010元,有保险就没有再支付费用了,相当于省了860元。
由于一家保险公司的齿科险只能补1颗牙,我又在另一家保险公司花了199元买了一个齿科保险,预约了家附近的马泷齿科,把孩子的第二颗牙补了,原价也是1010元,用了保险没额外花钱,节约了811元。
补了两颗牙,总共花了保费349元,另外第一个保险还有意外险保障,第二个保险还能免费洗牙、涂氟、窝沟封闭等(这些一年内不限次数)
成人的比儿童的贵一点,有大地齿科和泰康齿科两款保险可以选择,价格都是588元/年,保障内容、额度、报销比例完全一样。
两款保险的区别是:
1、泰康的意外齿科治疗费用超出保额后可以9折优惠,大地齿科超出后全自费;
2、泰康的医院网络500多家,大地齿科的医院网络700多家。
如果补多颗牙齿的话,一份保险额度不够,建议购买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同一款产品购买多份无效。
另外,还有专门针对种牙、正畸的保险,看自己牙齿需要哪方面的治疗,就针对性买,齿科保险跟我们人身健康保险不一样,没有等待期,对牙齿健康也没有要求,都可以购买。买了保险后,就医过程中,只要不超过保额,都不用在医院额外付钱的。尤其是种牙和牙齿矫正,可以先去医院找医生设计方案,再买保险。
有没有回答到的地方,欢迎与我沟通~
谢邀!
首先来看社保,社保是一部分可以报销,对于不压材料、拔牙、治疗牙周病、牙龈炎等等可以报销,但是如果是镶牙、种牙、牙齿美容等等是不能报销的。
其次我们再来看商业保险。一般的商业医疗险对于牙科服务都属于免除责任的,因意外伤害导致的正常牙科治疗除外,所以一般的商业医疗险是不保牙科疾病的。
而意外险是保意外伤残的,如果是牙齿因意外脱落达到八颗以上,能达到一定的伤残等级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会根据一定比例来进行赔付。而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也仅仅只包含牙齿意外损伤的治疗,对于其他一些齿科项目向矫正、修复牙齿等等都属于免除责任。
如今,随着看牙费用越来越高,市面上不少保险公司也根据需求开发了针对牙科的保险,这类保险保障期间一般为一年,费用由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保障范围也包含了保健治疗、基础治疗等等。如果有意向购买可以咨询各大保险公司,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牙齿意外受伤,属于保险范畴?
意外保险[1]是指投保人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保险人承诺于被保险人,在遭遇特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致身体受到伤害而造成残废或死亡时,给付保险金的行为或合同。
这里的身体是指被保险人的自然躯体,不包括***肢、***牙、***眼等人工安置的非天然部分。这里所指的造成被保险人意外伤害的灾害事故应具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四大要素。
打篮球摔伤当然是非本意、突发性的!当然属于意外险理赔范围!
牙磕坏了意外险能赔付吗?
根据一般的意外险条款,牙磕坏了通常是可以赔付的。意外险通常覆盖因意外事故导致的身体伤害,包括牙齿损伤。然而,具体赔付金额和条件可能因保险公司和保险合同而异。建议您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了解具体的赔付范围和条件,或咨询保险公司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意外撞掉牙齿意外险一般可以赔偿。意外险指的是购买保险的人在不幸的意外事件中遭受损失时可以获得赔偿的一种保险。具体可以根据保险条款进行赔偿,不同的保险公司、不同的险种所包括的赔偿范围和标准都不完全一样,可能会有以下一些规定:
1. 意外撞掉牙齿属于意外身故或伤残的一种,可以根据保险条款中相应的规定进行赔偿。
2. 有些意外险条款规定只有意外伤害造成生命危险或永久伤残才能进行赔偿,但也有一些意外险包括了牙齿损伤在内的小额医疗费用的赔偿。
3. 赔偿金额一般会根据实际损失和保险金额等因素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购买的是纯保障型的意外险而非综合保险,那么一般只能赔偿意外事故的伤害损失,并不包括疾病的医疗费用,并且在保险条款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会有一定的免赔额和赔偿限制。建议在购买意外险时需要仔细了解保险条款和赔偿范围,以保证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