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问我是不是有抑郁症,让我去学校心理咨询室看医生,我真的有病吗?你觉得界定心理疾病的标准是什么?
抑郁作为一种情绪在正常人、心理咨询门诊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目前,从正常的抑郁情绪到病理性的抑郁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从正常抑郁过渡到病理性抑郁是一个连续谱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精神病学认为,正常的抑郁与病理性抑郁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出现病理性抑郁具有不同的原因,二者不是一个连续谱系。但不管其如何争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病理性抑郁可以见于多种心理障碍。故病理性抑郁的判定对于心理咨询是非常重要的。判定病理性抑郁包括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和病程标准。病理性抑郁往往具有心境低落、兴趣与愉***丧失、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个核心症状中的2个 同时个人社会功能受到影响或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且迟续2周以上。【摘自2015《心理咨询师(二级)》第184页】建议这位同学可多做一些放松性训练和体育锻炼,如每天慢跑或步行5000米,都对你的心身健康有好处的。以上谨供参考,希望能上你。
至于有无心理疾病,这个诊断其实严格说来,涉及到病,必须由医院精神科或者有这个职能的部门做出。
心理咨询中德评估是另一套体系,如果觉得自己很适应这个社会,周边环境,没有感到情绪异常,可以良好的完成工作学习任务,并能够融入在亲密关系中,这就基本上是健康的心理特征。这个世界没有就对好的,相对感到烦恼、忧郁、愤怒、甚至觉得难以与人相处,无法和人沟通。不能工作学习了,没办法获得亲密关系。
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在校大学生是可以去校或者院系心理室去找老师咨询的。
试试吧,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谁说你有抑郁症,谁就有可能有。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投射。
有症状不一定是病,有病一定有症状。
这就是心理学的标准。
抑郁症,可不是辅导员和心理医生能确定的。必须由***医院或者精神科医生来下这个诊断。
抑郁症分两种,一是抑郁,表现为少吃,少动,少睡,少说,情绪低落,甚至有自杀倾向。二是躁狂,表现为多吃,多动,多说,情绪高昂,整天嘻嘻哈哈。
抑郁症也好,精神分裂也好,一般自制力,判断力,感知力均减少,意思是和她讲道理是没用的,得了抑郁症,二话不说,送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很快就可以控制病情甚至痊愈。经过治疗以后,才可能需要辅导员和心理医生参与康复。
心理咨询师对于心理问题的判断原则,是统一使用以下标准:
郭念锋心理异常判定三原则: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的稳定性原则
这三条中有一条符合,即为心理异常。
心理的问题,把人群分成两类,一类是正常人群,一类是异常人群,而异常人群就是通常说的心理疾病人群!
正常人群能够具有的都称为心理问题,而并非心理疾病,所以你的导员说你有抑郁症,是他在心理领域无知的表现,抑郁症是用来定义心理疾病人群的,需要专业人士给予诊断,而非一个普通的非专业人士能够判断的。
正常的抑郁症表现是具有明显的***倾向,生无可恋,人生没有希望,如果你有这些标准特征,那么建议你去做心理测量,看看自己的问题严重程度。
另外,能够提示你做心理咨询的人,也是对你比较关注的人,即使怀疑也要充满感恩,在这个人情冷漠的时代,还能有精力劝勉他人的,都是具有爱心的人!
北京丰台又确诊两例***肺炎患者,以后会不会扩散,还会封城吗?
事件导读:6月11日,北京新增了1例本土***肺炎确诊病例,根据媒体公布的活动轨迹表明,该患者曾经前往新发地菜市场地下层***购海鲜和肉;6月12日,北京新增6例确诊病例,且均有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活动史。
从数据和信息来看,北京的这7例确诊病例均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所关联。
看到这些消息,有网友十分紧张,担心北京是不是要封城,疫情还会扩散吗?
我觉得先别慌张,[_a***_]来看看李兰娟院士怎么说。
李兰娟院士说:“针对北京的情况,只要把所有的感染源都找到了,不要有遗漏就不会大爆发。”
此外,李院士还建议原来已经做的措施要继续,不能麻痹大意,比如严格佩戴口罩、洗手消毒等。
李兰娟院士的话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那么针对北京出现的几例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
一、北京的防疫体系比较健全
今年1月,中国的疫情自武汉扩散以来,仅仅两个月左右时间,我们就基本控制住了局面。
虽然外防国外的输入性病例任务依然艰巨,但本土疫情基本都可控。
在这次“战疫”过程中,不仅仅是北京,全国各地都建立起了一套疫情的联防联控体系、医疗检测体系、病例追踪体系等。
对于发现和排查出新增的病例,我们可以及时***取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
这点从之前舒兰等城市的疫情防控措施就可见一斑,说明我们国家整体都有了这样完善的防疫机制。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是可以有效控制住疫情的传播,不会出现有些网友所担心的“二次扩散”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发文章表示,中国会持续处于“接近零(本土)病例”的状态,而并非“无病例”。
二、疫情的防控还远没有到松懈的时候
我认为李兰娟院士提醒的非常对,如今世界范围的疫情还十分严重,我们不仅要外防输入性疫情,还要内防本土的新增疫情病例。
比如北京这几天新增确诊病人中,有位唐某讲述,自己于6月3日前往丰台区新发地菜场***购过海鲜和肉,这个菜场是北京当地的“菜篮子”,每天的人流量上万人,所以接触到的人就非常多了。
还在唐某被确诊后,北京的有关部门立即***取了应对措施,比如对患者所在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小区全民进行核酸检测。
所幸的是,这次确诊病例中没有学生,否则家长感染了以后传给小孩,回头再传到学校,那么影响就很大了!
如今北京的许多学校都已经复学,针对这几天发现的确诊病例,校方也需要高度重视,做好对未成年人的防护工作。
通过一场疫情,我们和病毒进行过了较量,发现它确实非常狡猾,无症状都会感染到人身上,不仅仅是***层面,我们所有人都需要高度警惕,响应***的要求,直到解除警戒为止。
三、做好长期与******斗争的准备
虽然我们是相信疫情不会在我国二次爆发,但是******确实非常难以对付,目前已进入夏季,***都还在全世界肆虐。
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言,中国可能会长期处于“接近零病例”的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和******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有一天若***在世界范围都持续零感染,那么我们才将会淡忘掉******这件事,正如2003年的非典那样。
只要这种局面不加以改变,我们中国人依然要在思想上做好长期防疫的准备。
第一,能够减少外出聚集性活动的尽量就减少,如旅游等。
第二,及时关注和疫情有关的新闻动态,注意***的防疫举措,积极配合。
第三,家里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等装备也不要急着扔掉,万一防控措施升级了也还是会继续用到。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中国人,对比如今世界各国的疫情状况,我们是非常幸福的,但是幸福归幸福,思想上的那根弦不要松懈了。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者:丁路遥知事,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高级人力***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咨询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高级培训讲师。码字不容易,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帮忙点个赞,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