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会引起深静脉血栓吗,应该如何预防?
下肢骨科手术是发生静脉栓塞的重灾区,因为下肢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加以手术时特殊***可能扭曲静脉,或由于使用电刀、术中进行关节脱位与复位等外力造成静脉损伤、水肿,以及术后功能锻炼不足,均导致血栓更容易形成。
通俗点说,人的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等成分就像马路上的各种车辆,当道路的环境改变,导致塞车,就堵塞了血管造成深静脉血栓。
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骨科病人,包括 65 岁以上的老人、手术时间长于 1 小时的病人、术后不能活动的、患恶性肿瘤的、服用过激素的、有脑血栓或下肢静脉血栓史的、放了动脉支架后停药的病人等等。以上患者患病的风险更高,更应重视预防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极为专业,医生会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和病情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等。那么除了遵循医生的医嘱之外,还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做的呢?
首先我们已经知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在血栓形成以后,我们千万不能对血栓部位进行***,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在血栓未形成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预防的方法来预防静脉栓塞。
比如,为了加速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环,我们可以穿着梯度弹力袜、足底静脉泵等专业***用具;对小腿、手臂等血运稍差的部位进行***增加血液流速;术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操的锻炼。
我们在此为您整理了整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操,如果您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赶紧收藏和锻炼起来吧。
术后患者无力进行下肢运动
双足被动屈伸运动
治疗者一手握住患者的足后跟,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足背部,帮助患者做被动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每分钟15-20次,双***替进行,持续5分钟。
术后患者可以主动进行下肢活动
双足主动旋转运动
患者主动进行踝关节旋转运动,逆时针顺时针交替进行,每分钟15-20次,持续3-5分钟。
谢邀,首先直接回答问题:骨科手术会引起深静脉血栓,而且发生率很高。
深静脉血栓(VTE)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位列第三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所导致的致死性肺栓塞(PE)死亡率非常高,因为一旦发生我们没有足够时间抢救,所以VTE的危害非常严重。
骨科手术为什么高发深静脉栓塞呢?
导致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有:高龄、手术、肥胖、骨折、长期卧床或者制动,心衰等。而骨科手术具备了以上所提到的多项高危因素。
骨科大手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很高!
骨科手术影响维柯氏三角的所有三方面因素,因此骨科大手术患者是VTE极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大家对深静脉血栓不是很熟悉,也很少听说,但是在骨科病房里,VTE是个家常便饭,需要时时提防。据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指南,未经预防的情况下,关节置换术后VTE的发生率高达40-60%,即使经过了预防,其发生率仍旧高达7%-30%,当然,大部分VTE是***的,难以察觉,所以才更危险。
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呢?
有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针对骨科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问题,出了指南。足见术后深静脉血栓问题的严重性,在各国的指南里都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一、基本预防措施
基本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手术操作轻柔、抬高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多饮水避免脱水,下肢的康复训练等。
二、物理预防
物理预防主要包括:穿弹力袜,气压泵装置,足底加压泵等,其中在院期间,多种物理预防措施可以并用,大部分患者没有条件购买单独的加压泵装置,所以出院后只能靠穿弹力袜进行预防。
注意:不建议单独使用物理预防措施,物理预防应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单独预防仅适用于高危出血风险患者,风险下降后建议与药物联合应用。
三、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患者在院和出院期间常用的一种预防方式,所用的药物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口服Xa因子抑制剂以及其他新型的静脉抗凝药物。
血栓的高风险期会持续多久?
现有的文献已经证实,关节置换术后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4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所以很多指南都推荐,如无禁忌症,关节置换的患者,抗凝药物预防性治疗时间可延长至35天。
当然,这个35天的时间只是建议,并非强制措施,能做到持续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并不是很多,涉及的因素比较多,都可能导致患者对长期使用抗凝药物不耐受,包括了切口延迟愈合,皮下瘀斑、[_a***_]高等。
骨科手术是会引起深静脉血栓。但发生的机率并不是很大。可是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却是很大的,治疗效果差,有时甚至危及患者得生命。 所以手术后,我们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高度重视的。
如何预防呢?
首先就我工作经验而讲,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抬高患肢是预防深静脉血栓最有效的方法。 临床工作中一般分为机械物理疗法预防和药物疗法预防。
右上角关注“骨科姚大夫”
机械物理疗法主要有:
1、间歇性腿部充气压迫法 用充气带绑在小腿上,间断充气,达到压迫小腿肌肉的作用,从而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加快,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此法尤其适用于抗凝禁忌的病人,但应禁用于下肢缺血的病人。
2、穿弹力袜 此种方法操作,简便,安全,适用于有轻度血栓形成倾向的病人,同样禁用于下肢缺血的病人。
药物预防:
1、低分子肝素钙 现在很常用,具有疗效确切,一般无需监测出凝血功能的优点。
2、口服抗凝药 主要有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3、抗血小板药物:最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等。
4\其它 比较常用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
【基本预防】 (1)、术后返回病房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踝泵运动。 (2)、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3)、家属可帮助患者进行下肢向心性***,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4)、尽早下床活动,逐渐增加肢体各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肌力锻炼。 (5)、劝吸烟患者戒烟,避免因尼古丁等***引起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液粘稠度。 (6)、预防便秘,避免用力排便致使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7)、避免下肢静脉穿刺,保护静脉内膜。 (8)、多饮水,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 (9)、低盐低脂饮食,多吃含丰富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物理预防】(1)、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2)、弹力袜或弹性绷带包扎 (3)、足底静脉泵 【药物预防】 (1)、遵医嘱应用抗凝药: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等。口服的抗凝药有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 药物预防最常见并发症:出血。在抗凝期间如果您有牙龈出血、鼻衄、手术切口出血、注射部位出血及消化道出血,请您告诉医生或护士。一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外科
对于骨科手术以后,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及下肢关节手术,比如骨盆骨折、胫腓骨骨折、髋膝关节置换等,其手术创伤大、出血较多、血管损伤严重及术后活动受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比例是比较高的。
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压痛等。对于骨科手术后尤其是下肢手术,因创伤及活动受限的原因,肢体出现肿胀、疼痛认为是手术后常见表现,因此往往被忽视,反而是深静脉血栓已经形成。等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状如肺栓塞(PE)后才知道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所以骨科手术以后需要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因此术后的凝血、D-二聚体及下肢血管彩超等检查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何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成为医护、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需要面对及解决的问题,预防的主要方法有:
1、手术当中操作需要仔细、熟练、轻巧,避免反复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范围,保留血管完整;
2、术后常规予以抗凝治疗,比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等药物;
3、医护指导下早期功能恢复锻炼,尽早可能下床活动;
4、物理预防方法,如下肢压力抗栓带、充气压力泵等;
适当抬高肢体,坚持主动或被动踝泵运动,适当***,维持血液循环。
从临床效果来看,抗凝药物加上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足踝运动,可以有效的减少血栓发生几率。通过各种预防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