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刚经为什么能治病?
修身养性,让人更想的开。
没有烦恼,身体自然好。佛法让人明心见性,诵读金刚经能够断除人的烦恼和妄念,如果你能进一步精进,体悟***中的内涵,并且身体力行,那你得到的福报会更多。《金刚经》中有什么经典的人生哲理?
我觉得《金刚经》的三句义中蕴含了人生哲理,其实就是辩证法思想。
三句义:
第二句:既非世界。
第三句:故名世界。
意思是说: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世界。这不是真实的世界。所以才称做世界,是缘起性空。
若进一步解释我想可以借用宋代禅宗法师青原行思谈修行的境界的看法:修行初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彻悟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虽然表面上说的是世间万法,空与有的相对性,实实虚虚,虚虚实实。实则是让人不住于相,如如不动。
因此并不表示,说世界是空的,也没有告诉是有的,空与有都是法相。只要认识清楚,过去、现在,都在梦幻中,此心不住,要在梦幻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一切都是惟心所用,自生法相。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这样才算真正学佛,也就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如果落在人生哲理上,肯定是看不懂《金刚经》的。《金刚经》是用以印心证性的,它在根本上觉悟人的生死迷茫,所谓“人生哲理”已是枝叶末节了,因为所谓“人生哲理”落在后天意识的理解上。
(原创)
谢谢提问。从《金刚经》了义之经典,实质无可言理可表,若有取舍其义,即名般若之妙用如: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得,当下心不得,“三心不可得”;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空色身心性,无相生妙有;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凡所有相皆名虚妄,若以音声相有为求之不能见性,即名人行邪道;见无所见,无见而见,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般若妙有,无处不在;六尘识入根,色身触无触,明与暗,空妙有,无内外,有相无相,有为无为等等,可立于哲理处枚不胜举。以上见仁见智,供考之,谢谢!
非常荣幸友友的邀请,我虽不是佛教徒,但佛还是心中留,所以对《金刚经》略有了解。
《金刚经》蕴含太多人生哲理,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若***都心存善念,少点利欲之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书中说鸿福易享,清福难得,正是当今社会真实写照,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自身想要的利益,确实易得,但目标一旦达成,几人又能静心享受清福?
我虽然早已入头条,每天在头条里也耗费不少时间,以前只把头条当作获取资讯,或是知晓奇闻异事的一种工具,很少发表意见和文章,现见不少头条大佬在头条收益颇丰,决定在头条里写写画画,有问必答,寻志趣相投者共同开创头条美好未来。
您读过《金刚经》吗?令慧能***开悟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您怎么理解?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坛经》上记载,六祖惠能***就是听到这句《金刚经》***开悟的。以下是《六祖坛经》中的这段记载:
……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其己悟本性……
金刚经是什么意思?
金刚经是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被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读金刚经感应的科学实证是什么?
金刚经的智慧水准, 超过现代的科学.如来是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者,不异语者。
1. 我是学科学的,一切讲求实证,若是没有亲身经历,我对佛经及密咒的一切功德,不能够起坚定的信心。但这事是出自一个十岁小孩的嘴里,他又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知识,我相信没有一个人能编得这样一幅情景,与***上所载情形竟是如此地一致。
2. 此时我才坚定的相信,佛经所讲的话,句句实言,如「金刚经」所言:「如来是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者,不异语者。」以前我读经较注重义理,对于经上所载种种功德,心想大概是世尊想要我们相信所编出种种的场面及故事,来善意地引导我们去修,心里并不怎么相信,但经这小孩一讲,我没有办法去否定这件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8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