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克服?
第一,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缺乏沟通和交流的结果。家长尽量多抽空陪陪孩子,多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话,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 ,然后想解决办法。老师可以在下课时或中午休息时间与同学谈话,讲自己小时候上学期间的故事和学习情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记录下来,与其他老师、校长一起讨论,寻找解决办法。
第二,学校可聘请不同的心理咨询师轮流进学校讲课,让学生单独与心理咨询师谈话,心理咨询师记录和解决每个同学的心理问题
感谢大家阅读!欢迎大家关注、评论、转发!
影响中小学生心里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家庭主要来自父母望子成龙,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心里,从小影响着孩子。学校主要是升学率,上大学,考名校,出人头地,让孩子们从踏进校门起,就绷紧了学习的那根弦。来自社会的贫富差距,就业压力,同样影响着孩子们的心里。如何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值得深思探讨的问题。
心理问题,不是中小学生专属,人的心理活动不停地展开,碰到的情况越来越多,所以,成年人,包括老年人,心理问题也不少。今天的大学生,面对升学的激烈竟争,就业压力等情况,你说心理问题也多。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的主力还是交给父母,要提高对家教重要性的认识,要主动承担监护人的职责,那怕再忙,家教不能忘。父母除了生活上关心照顾外,多了解孩子情绪的变化、学习中的困难,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及时掌握孩子阶段性的需求,只要合理的,尽量满足。少用居高临下的训斥口气,虎人,要给孩子关爱和温暖,只要多孩子沟通、交流,换位思考为孩子着想,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不是问题。
中学生这个年令段正是思想形成期,思维活跃期,体力精力旺盛期,也是人生的关键转折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待一切事物好奇,探索欲超强,求知进取心积极,但是也很逆反。有点心理问题属正常过程,只需正确对待加强引导,过了这一个阶段就会慢慢正常起来。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克服
《增广贤文》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好的话语能给人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天,也能让人倍感温暖。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我觉得是跟家庭父母所说的话语,其实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父母所说的话会对孩子的情商、智商、修养等等,都会造成伤害孩子心理的阴影,那要如何去克服呢,这真的是很令人头疼的事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恨不得把孩子回炉再造。有时候真希望他们能快快的长大成人,懂事守礼,可是孩子的成长和耐心,心理上的问题,都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去给孩子们的温暖;信任,所以,在孩子需要父母陪伴时,尽量做好,不要让孩子心理觉得是被父母推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里,克服现代孩子的心理问题,等等吧!🌸😊
此文回答只作为给家长的参考。
心里难受时老想自残来缓解心情,这是心理疾病吗?
心里难受没关系,这个世界还没人敢说自己长这么大没有心里难受过。
你和大部分人不同的是你认为自己老想自残来缓解心情。
这里不明白都如何自残?又怎样的缓解呢?
想我当初最难受那段日子,喜欢一个人待在黑乎乎的屋子里不见人不说话,憋的久了就和身边的东西讲话,讲着讲着,喜欢听自己声音,外界的喧嚣觉得很是聒噪。
不喜欢热闹,不喜欢人群,只想缩在一个角落听时钟嘀嗒,迎来白天送走晚上。
想那时,我多喜欢那种缓解心情的方法。可是事实是,当我和自己说话久了,我发现自己也会对自己撒谎,只是平时很不易察觉。
自己也会做梦,会偏执,会激动,会想要爱,心里也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无私,甚至有些部分觉得阴暗。
当真实的自己慢慢浮出水面,我倒是平静了不少,不再那么愤世嫉俗,不再许多抱怨,开始觉得有缺陷也是挺可爱一件事,因为那才是真实的自己嘛。
我其实也想过自己是不是有病,不过当我和自己对话开始以后,这个问题便没有意义了。
有病没病都是我,我看到了自己,没有比这更让我觉得安心的事了。
一切突然变得简单起来,我每天和真实自己在一起,踏实、简单地快乐。
想太多,身上给自己贴太多标签太久,学会清空那些,就自己和自己对话,你会越来越认可自己,看见自己身上闪闪发光的东西,哪里会想要让它受伤呢?
换个方式,你不是一个人,至少允许自己和自己对话,在一起,和真实的你相处,认可它,自然而然你会自我疗愈起来的。
心里难受时老想通过自残来缓解心情,这是一种自虐模式的心理障碍。
自虐型心理障碍表现为通过自残、自伤的行为引起父母、师长的同情与内疚感而获得关注和爱的一种行为方式。起源于早年经历中的创伤情结。
在儿童期成长过程中有些人会经历一些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每个人都有伤害一一巜原生家庭的伤害》):比如父母的忽视,需求的不能及时满足。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是通过哭闹等形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而满足被爱的需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父母不能及时满足:如父母工作十分忙碌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时候孩子可能釆取比较激烈的方式如头撞墙或把手弄伤等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当然父母可能会感到内疚而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可能会习得一种行为方式或思维模式从而固定下来形成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一一自虐型行为模式。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时出现类似的行为。
但这种行为模式会成为人格的一部分。早年经历会固着在潜意识中而影响以后的行为,但自己并没有觉察到。所以即使发生自残、自伤行为在缓解内心深处的痛苦时并不[_a***_]自己行为背后的意义何在!因此才有此问题的提出!
通过精神分析理论可以看出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如上所述。所以就可以釆用精神分析理论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疗法对症治疗。
首先,要觉察到自己为什么心理难受?缓解难受的心情一定要***用这种伤害身体的方式吗?如果有其他办法是否可以尝试?
其次,这种自残、自伤行为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或者父母的关注吗?如果有这种想法就要立即终止!并釆用别的方式来获取父母及师长的关注。
第三、自残行为背后还有一种报复心理(因为在幼儿时期,婴儿会把自己与父母看成一体,所以伤害自己的身体也等于伤害父母)。所以这种报复心理的满足也缓解了心理压力带来的痛苦。
总之,要摆脱自虐行为,必须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是最佳选择。只要没有发展到自虐型强迫症,还是有比较好的办法一一厌恶疗法!
我是心理问答达人 心理领域创作者:夏虫不可语冰2008。点赞评论转发关注可阅读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
难过的时候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所以自残会感觉痛快一些,但是是不是之后就后悔了?感觉自残特别幼稚,还会被人看笑话,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呢。
所以在难过想自残的时候,转移注意力,冷静三秒再做决定,控制几次你会发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除了生死之外其他都不是啥大事。
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伤害。自残对精神的伤害很多人难以觉察;我们平时说的“自残”主要是指对身体的伤害,最极端的情况就是自杀。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每个人都有“求生”和“求死”的本能,每个人的创造性和毁灭欲是共存的。当一个人的发展受到阻力,他就会寻求改变,表现的方式就可能通过毁灭来实现精神能量的释放。可以说,很多人都有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实施而已。
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这句话来解释自残行为的原因是比较贴切的。很多人在期望、欲望没有实现的时候,就会有挫折体验,挫折会带来攻击行为的出现,而攻击行为有两个指向:一个是向外;一个是向内。向外就是伤害他人;向内则是伤害自己。
自残的人有以下几类:
第二, 为了逃避惩罚,而***取的逃避性自残。比如小偷,这是他们的脱逃手段或者团伙规则。
第三,为了自虐的***。一些人会从痛苦中感到放松、***或兴奋。美国心理学家彼特认为:世界上大概有一半的人具有自虐狂倾向。因为人在受伤时,脑部会同时分泌“脑内啡”,让人产生欢快的感觉,将痛苦驱除。比如青少年集体公开割腕的行为,就是一同追求***,并借以建立同侪行为。
经常用自残缓解心情的人,是心理异常的人。他们没有自信,用自残行为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他们是自卑、自罪、自责的,做事小心翼翼,怕承担责任;他们用自残躯体来缓解负罪心理,用“身疼来转移心疼”;当然,也有些人用自残行为来操控周围关心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可以说,他们是无能、无力、无助的。有的女性用自己的长发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在感情受到打击的时候就剃光头或者断发,这些都是自残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最后,希望有自残行为的人,不要封闭自己,如果面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不妨求助他人,要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