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有些抑郁好转之后变得十分麻木,感情感知能力特别淡,变得冷漠无情,害怕被别人靠近?
- 李嘉琪的幸福人生学院到底能治好心理疾病吗?
- 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本人可以治好自己的心理疾病吗?
- 人的心理疾病可以自愈吗?
为何有些抑郁好转之后变得十分麻木,感情感知能力特别淡,变得冷漠无情,害怕被别人靠近?
你好,我是心理学专业,我来回答。题目中说的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与原本使用的治疗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通常药物治疗比较快速,但是复发率也较高,认知行为治疗,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但是也有一定的复发率,精神分析治疗复发率相对来说极低,但是治疗的时间也比较长。 具体而言,如同医学,我们在抑郁治疗过程中如果,诸多的因素会发挥作用,对我们产生影响。出现题目中的情况,就可以认为其实是没有治愈的,只是症状暂时没有表现出来而已,也就是心理病毒没有清除干净。对于抑郁症而言,目前***取的药物加认知行为治疗,确实有复发的风险,一旦环境恶劣,把以前暂时被转移被压抑的带有负面情绪的不自由想法激活唤醒,症状又会出来了。医学认为,抑郁症多次复发,终身服药,就是因为其治疗是治标没有治本,每一次复发症状都会比前一次严重,旧伤未了又添新伤,那么服药时间就要更长,药量要加大。这对于我们的患者往往得不偿失。简单分享,欢迎关注@柠檬心理 自然会有答案。
人之所以抑郁,是因为想不通、放不开的东西太多,继而形成心病。抑郁好转,也就是你已经没那么在乎得失了,心态变得淡然,身边的事物似乎已无法让你的情感炽热。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差不多就是这种境界吧。
差不多也等于差很多!你的麻木和冷淡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反应,虽然表面冷漠无情,拒绝别人靠近,但心底还是渴望得到关爱,只是害怕失望和被伤害罢了。
你的抑郁应该跟出身以及成长环境有关,比如自小家庭环境不好,跟父母感情淡薄,成长环境也欠佳,长大后就很容易会造成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多见于小时候是留守儿童的人。
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习性是不现实的,最好的方法是顺其自然。要知道,你描述的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和排斥、恐惧人际交往等心理,其实大多数人都有。然而,你也要明白,人生于世,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有人爱你,你若认为合适,就欣然接受;人际交往方面,想必你不擅长,那就该交往时才交往。
你就是你,本来就有抑郁了,还强迫自己换一种性格,那不是给自己制造更大压力吗?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有缺陷,凡事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就好。
最后送你四个字,“莫若以明”!
我还以为就我这样呢,抑郁不知道好没好,但是确实变得很佛系,而且只按我自己的心意做事,不改变生活节奏,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不太在意了,营业额想法是,大不了死了,有什么的,死也就那样,那我为啥还要委曲求全,想干嘛为啥不去干,万一死了怎么办,于是变得越来越佛系,但是别人就觉得越来越叛逆,越来越自我,其实我只是想好好爱我自己,就这样
不要着急,抑郁症好了,别的慢慢都会好起来的。我经历过,在抑郁期间我们企图让亲人朋友帮我们走出来,但是你发现他们也不能救赎你,有时候还不理解我们,伤了我们的心,所以走出来之后会觉得这世上我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别人帮不了我们,救不了我们,而我们本身会崩溃,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很正常,等你抑郁全好了就不会这样了,时间会让你忘掉抑郁期间的事情,之后就都正常了。
抑郁症是一种顽固性的心理精神疾病,区别于纯生理病疾,纯生理疾病一旦治愈,不会在心里留下太大印记。抑郁这种疾病一方面靠药物维系,另一方面还要自我心理干预与外力的结合。那抑郁何为好转呢?感觉上疏通了心理情绪,这种疏通可能源自自己+外力,说白了就是有点强迫性的,离真正的康复还有很大距离。
“ 为何抑郁患者感觉好转后变得麻木、感情感知特别淡,变得冷漠无情,害怕别人接近?”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抑郁患者感觉好转后变得十分麻木,感情感知特别淡。”我们都知道抑郁患者的表现为:心境低落、少言寡语、自卑封闭、认知出现幻觉或扭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一切在他们眼里都是灰色的。对抑郁的治疗更多以疏导情绪、排除郁积、扶正情志。患者在自我不能排除心理郁积的情况下,就需求助于外力,外力也是心理干预,倾听排解,扶正患者认知。患者在这个治疗过程中,潜意识的心理知道这是在纠正或扶正自己的认知,尽管有抵触心理但也配合,因为这是在给自己治疗抑郁。当然这种心理干预、扶正认知过程是漫长的,心理医生要不断的、反反复复的扶正患者认知。患者会努力配合疏通心理情绪,时间久了外力的观念就强迫灌输到患者心里,患者似乎也明白了造成自己抑郁情绪的认知是有问题的,看似想通了、看似排除了郁积、看似抑郁有了好转,实际上心理的情绪根本没有彻底。如果把抑郁患者的心理比喻成[_a***_]扭变形的“易拉罐”,那以上的动作就是强迫还原的过程。这样一种强迫、灌鸭式的好转表现,会使患者变得十分麻木,感情感知特别淡,他会觉的大家说的都对,同时强迫自己认同,不必有自己的想法看法,自己的所有的感知感情都会产生情绪,强迫自己不去想、放空自己,当心理放空到无物时,又没有新的东西充实,麻木、感情感知淡化就由此产生。
二、 “抑郁患者感觉好转,为什么又会冷漠无情,害怕别人接近呢?”抑郁患者感觉好转了,只能说少了点情绪,放空了一点心理,不是冷漠无情,而是无形中启动了自我心理干预功能。莫动感情、远离事情,不看、不闻、不听,怕自己脆弱的心理再次受到击打,尽弃前功。不停的告诫自己心理,万声不入耳、淡漠与己无关的事情,感觉自己变得冷漠无情了。害怕别人接近是自我保护的体现,国人皆有病耻感心理,认为抑郁是难以启齿的病,总希望让别人看到什么事也没发生的样子,抑郁好转了这种心理更强烈,避开他人,待到彻底病愈回归群体,让自己更有勇气与底气面对大众,基于这种心理患者害怕接近别人。
抑郁症是极易反复的疾病,治疗与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病情的好转意味着希望的诞生,种种后遗症会有的,不要太纠结其中,当下首要的是保持治疗战果,随心随性莫要刻意纠正,当自己真正回归时,这些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更多心理情感关注头条@慕三子
如果你对回答满意请关注点评
李嘉琪的幸福人生学院到底能治好心理疾病吗?
当然能。我曾经陷入重度抑郁恐惧焦虑十多年,找遍了各种方法,反反复复。
后来偶然看到幸福人生人生学院李嘉琪老师文章受益,跟着老师学习彻底改变自己,2019年走出苦海的!到现在为止好了三年多时间了
经历过这样痛苦也是从泥潭中走出来的,抑郁症等心理问题本质是我们思维模式认知出现偏差不停去纠缠放大导致问题严重性,我十来年重度焦虑恐惧抑郁双向情感障碍问题就是通过跟李嘉琪导师学习改变错误认知和思维模式,获得健康快乐幸福人生,现在好啦两年多啦,工作学习生活中处处践行释放自己能量价值,不断提升自己能量状态,脑力体力思维能力超越过去好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内心转变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加油
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本人可以治好自己的心理疾病吗?
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确实比其他人更了解心理疾病的性质和处理方法,这显然有利于心理疾病的矫治,但是否能治好,主要还是取决于疾病性质、对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技术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以及自助能力等,很多心理疾病需要药物治疗,某些心理医生(例如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并没有处方权,有些心理疾病(例如社交恐惧症等)虽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合适的心理治疗技术自助矫正,但也需要技术熟练,针对性强,因而也常需要其他同行的帮助。
精神分析/精神动力学理论取向治疗师,原则上要求咨询师或治疗师本人要作为被分析者接受200-300小时以上的个人被分析体验,来作为自我分析了解和修通自身议题。作为寻求咨询的人可以直接询问你将选择的咨询师。
作为咨询师除了自己接受分析之外,还要有个案督导师,对自己咨询过程中有关理解和帮助个案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督导。
心理老师左叔非常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我本人就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我从自己从事心理咨询的体会来分享一下,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是否可以治好自己的心理疾病。
这里有个概念先要厘清楚,你说的心理医生不知是指什么,是指精神科医生,还是与心理咨询师一样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我的理解,二者只是叫法不同,其实都是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即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人。这样就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
第一心理疾病,也被称为精神疾病,是非常严重的精神障碍,包括神经症、精神障碍和人格障碍。
按照心理疾病的治疗要求,一般来说,心理疾病要接受药物治疗,而这些药物需要有处方权的医生才能给你;但是心理咨询师不具备医生资格,没有处方权,不能给自己开药;特别是一些重性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必须使用药物治疗,因此,心理心理咨询师不可以治好自己的心理疾病;
第二有些心理咨询师有医学背景,在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以前就是精神科医生,他有治疗心理疾病用药的处方权;如果是这样情况,心理咨询师患了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心理疾病的症状,自己给自己治疗心理疾病。
第三心理咨询师发现自己有心理疾病以后,一般都会向自己的督导老师求助,把自己的症状告诉督导老师,请督导老师解决;因为,在心理咨询行业,有很多心理咨询督导老师有精神学背景,他们既从事精神疾病治疗,也做心理咨询,所以心理咨询师有了心理疾病可以求助自己的心理咨询督导老师。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心理咨询师是否可以治好自己的心理疾病,要视情况而言,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回答仅供你参考,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这个问题就和医生能不能治疗自己的疾病是一样的,要分轻重、缓急。
比如现在流行的***肺炎,初期症状和流感类似,流感呼吸内科医生就自己治得好,***肺炎必须交给专业医生。再比如阑尾炎,轻症仅仅是发热、腹痛,医生自己药物治疗就好了,如果需要手术切除就必须交给同事。
同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心理问题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就是在工作、家庭等生活中有一些烦恼或者情绪的困扰,但对生活工作影响不大。而心理疾病则属于疾病的范畴,有一些精神异常、行为怪异的表现,影响工作和生活。
是人总免不了生病,心理医生如果是碰到一些心理困扰问题,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会使用一些专业方法,很快缓解或渡过这个阶段。如果是心理疾病,一般已经病程比较长、有躯体的症状,而且会有精神异常,是自己处理不了的,一定要交给专业的医生同行来治疗。
和普通大众不同的是,不管是医生还是心理医生,多数会特别容易配合治疗。因为同一行业,特别清楚疾病和治疗的流程,对疾病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疾病的表现、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相对了解,所以对医生依从性比较高,反而更容易痊愈。
我有一个心理学专家朋友,我对他问过这样类似的问题,他的回答是这样的:心理医生也是普通人,凡是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正常人,没有任何人不会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压力,不管在家庭生活、工作当中、人际关系方面,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心理医生的优势就在于他自己能够学会自我调理的方法,就是当他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不会给它过高的评价,不要往坏的方面想,始终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只要是困难就总有办法解决,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吗?“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定要善于疏导自己,善于寻求帮助,有信心战胜困难。
人的心理疾病可以自愈吗?
可以,理论上完全不是问题,但现实就要具体分析了,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被治愈的条件,这跟人的基本素质有关,那些遗传因素影响教小,生活环境利于恢复,家人理解支持,生病时间较短的患者比较容易康复。那些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发病时间比较长,性格因素占较大比重,家庭环境恶劣的患者,恢复起来就比较难,有些人就是终身疾患,没有有效的疗法。看错题主题目了,可以在后面补充一下,自愈也是可能的,不过不能保证多长时间会自愈,以及能不能肯定会自愈,一般自愈时间都较长,最长的病程可达20年。
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积极倡导并能执行正向能量思想的轻度心理病患有很大机会自愈。
根据我二十来年实际了解,中重度心理疾病患者难以通过单纯的药物治疗和局限封闭思维来促使自我痊愈。
抑郁症患者长期处于强迫性的悲观思想气氛之下,如果没有强烈的乐观精神和科学的客观主义外力影响,就像自己抓自己的头发往上提自己一样,不可能让自己脱离地球吸引力。
强迫症患者都具有刻板思维模式,其大脑神经系统中的递质也处于一种受限制的小范围往复活动。如果没有药物和认知引导,是不可能通过自我修复的。
焦虑症患者如果完全使用镇静剂药物超过一个月,就对其有依赖瘾症倾向了,一旦成瘾,也就受药物控制了,类似***人员,自我几乎无法戒除并走向和谐。
自闭症患者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加上社会化活动中的一再失败,内心深处也有恐惧迹象。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给予安全感,他们很难自己走出。
疑病症患者多数与强迫症类似,加上大环境的偏差影响,以及自我矮化的自卑感和极其有限的医学知识,不可能自己能痊愈。
所有心理疾病中,最有机会自我痊愈的是恐惧症和社交障碍。因为随着自然人的个体生长,会使其对某些固定生活场景和有大爱经常主动伸手帮助他的人产生并具有较为强烈的安全感,使其信心逐渐增加,他们会努力模仿一定的勇敢精神和社会实践。模仿的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模仿可以形成一种定式,类似演员的表演的结果,初期可以达到形态上貌似痊愈,后期可以达到新品质人格重塑的自我同化而真正痊愈。也就是说轻度和中度恐惧症是一种能随阅历自我完善痊愈的“疾病”。但对于重度恐惧症来说往往是与精神疾病紧密相关的,个体无法超越某种极端的深刻影响,是很难以自愈的。
综上所述,个体和群体的认知局限以及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不和谐,长期感受各方面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导致的心理疾病,如果没有人给予全方位的细致引导和进行认知再教育,想要自愈,都是很难达到的。
首先,心理疾病不是病,只是个代称。
其次,心理疾病的治愈本质上都是自我疗愈。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一切心理问题的共同点在于不受控制的负面情绪负面思维。
所有的表象下面其实是能量问题,是负能量与错误思想观念的相互纠缠,相互放大导致陷入负能量区间,最终无法摆脱。
根据霍金斯能量层级理论,人的不同意识对应不同的能量层级。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就是提升能量状态,从负能量区间提升到正能量区间就好了。
总之,坚定信念就能好起来!
篇幅有限,难以尽述。
关于能量、纠缠、正负能量以及如何利用能量理论解决心理问题的知识,关注我。
愿天下所有心理问题中的人都早日摆脱痛苦,获得健康快乐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