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心血管疾病高发,如何保护血管?
秋冬季节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这是为什么呢?又要注意什么呢?
寒冷易引发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在秋冬季高发主要原因是: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而且出汗减少,从而***血压上升。人体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的***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此外,寒冷时人的活动量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因而减少,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因此,如何在秋冬季养血管、减少血管的堵塞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今天小编来分享一下如何保护我们的血管以及如何降低血管堵塞的风险。
秋冬季节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保证每日蔬果摄入量
医学研究表明,常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降低风险度可高达40%。因为蔬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等物质,不仅可以保护血管,还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另外蔬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稳定血糖和血脂,降低血管堵塞风险。
推荐吃法:建议将蔬菜水煮,以保护蔬菜中的类黄酮、叶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推荐的蔬果:包括菠菜、小***、芥菜、茼蒿、木耳菜、空心菜、猕猴桃、葡萄、苹果等。
2.保证每日温水摄入量
水是人体生命之源,科学测定,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需要喝1000-1200cc的水,不仅能够预防血液粘稠,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废物的排除从而降低血管堵塞的风险。
注意:这里所说的水是温水、纯净水、矿泉水,不可用饮料代替,每次喝水130ml比较合适,对于患有心力衰竭或者有肾脏病的患者来说,需要控制水的摄入。
运动的意义在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也可以提高血管的舒、缩功能。在寒冷季节,对于心血管疾病,户外运动需注意适当锻炼,不要太过剧烈,其中散步是最安全而且容易坚持的运动,可以作为首选。
运动需要长期坚持,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保证保证每天运动至少30分钟,每周不少于5次。
4.少量饮酒
常听人说,冷天多喝酒,喝酒暖身。
但真的是这样吗?
喝完酒后感觉身体发热,是因为酒精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身体的热量以皮肤蒸发的形式快速释放到体表。酒精还能加速肌肉代谢,加快能量释放。所以感觉到的热乎劲儿是从体内散发的热量,体内的热量被消耗掉了,不一会儿就会觉得更冷了。
更何况饮酒本就对心血管有害。
5.没事泡一泡,枸杞让血管重返年轻态
枸杞能够保肝、降血糖、软化血管、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枸杞富含硒元素,常吃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6.但是,别只会喝枸杞水了!
枸杞全身都是宝,枸杞叶茶(芽茶)也是药食两用的佳品,《药性论》认为其“能补益精诸不足”;《本草纲目》记载枸杞叶可“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去皮肤骨节间风,消热毒,散疮肿”。
枸杞叶富含芦丁、甜菜碱、叶酸等,这些都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营养素,还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它的钙含量在绿叶菜中也很高,可以强筋壮骨、降血压;同时它也富含膳食纤维,可以润肠通便、降血脂。
枸杞+枸杞叶(芽)茶搭配饮用可达到以下效果:
①预防动脉硬化及防止老化
枸杞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预防肝脏内脂肪囤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抗衰老。
②降血脂和降血压
研究证明,摄入高钙能有效降低血压,而枸杞茶中含钙高,可对人体起到显著的降血压、降血脂作用。
③增强免疫力、补血
枸杞茶中富含的铁、锌元素仅次于发菜、蘑菇、紫菜,这两种元素可有效增强免疫力、补气血。
生活规律,适量运动
早晨气温低,不适宜晨练。最好把晨练改成晚练。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
合理膳食,注意饮食
按时吃早餐,饭菜宜清淡多吃些蔬菜和瓜果豆制品;但别吃太饱;另外,冬天气候干燥,应避免一口气喝太多水。注意保暖和休息。
保持乐观,心情愉悦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研究表明,心脏和血管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过于兴奋或生闷气都会导致血压波动,诱发疾病。
定期检查
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老年人应每年做一次体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秋冬季冷暖不定的温差,易致血管收缩,若原有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三高疾病等,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秋冬心血管疾病高发,如何保护血管?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高危人群除了注意积极[_a***_]相关疾病,适当调整用药方案外,还需注意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1、稳定血压:气温下降易致血管收缩,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尤其是既往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管理好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必要时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同时,还需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
2、血脂管理:血脂异常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高危因素,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血脂管理,少食高脂、高热、高胆固醇食物,坚持运动,必要时需服药治疗。
3、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气温下降,患者需注意做好保暖措施,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以防诱发伤风感冒、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4、适度运动:秋冬季室外活动应尽量减少,活动量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度。注意不宜晨练,建议打太极拳,慢跑、散步等,或是室内运动。
5、清淡饮食:冬天为了追求保暖,人们常会摄入高脂、高热食物,对血管健康不利。高危人群仍需避免高脂、高盐、高热食物,清淡少盐饮食,多食蔬果、粗粮,避免饮食过饱和暴饮暴食等吗,严格戒烟戒酒等。
6、规律作息:尽量保证每天睡眠7—8小时,午睡半小时。睡前用热水泡脚有助血管健康。切忌熬夜,需注意劳逸结合。
7、情绪管理:阴冷天气易致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升高血压。高危人群应注意情绪管理,避免激动、烦躁、愤怒等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8、补充水分:秋冬季节,天气干燥,体内缺水,会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减慢,极 易诱发心脑缺血,诱发心脑血管进。高危人群必须保证充足饮水,在睡前和晨起后喝白开水,有助血液循环。
秋冬季节心血管病高发,如何保护血管?秋冬季节心血管疾病高发,主要是因为气温降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而导致我们的血管热胀冷缩,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本身就有血脂较高的问题,如果再加上血管收缩,很容易导致血管的堵塞或者是破裂,因此就会造成如:脑梗/心梗/脑出血/冠心病等等问题,并且这些疾病往往都是突发性的,很容易危及生命,因此到了秋冬季节应该尤其注意。
那么对于秋冬季节保护心血管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首先是我们刚刚说到的,需要注意保暖,对于普通人来说春捂秋冻对于健康更好,但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不要贪凉。另外还有一些人有洗冷水澡的习惯,秋冬季节天气转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应该注意不要再继续洗冷水澡,以免发生意外。
除此以外,秋冬季节天气转凉后,人的食欲上升,会让人吃的更多,这个时候应该注意控制饮食,避免吃的过多增加体重,从而影响血脂/血压/血糖等问题,也会加速心血管疾病病发症的到来,所以饮食要注意合理搭配,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8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