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向障碍是什么?是精神疾病心理病吗?怎样才能确诊?
- 如果存在即合理的话,为什么类似“双重人格”这种事情被称为心理疾病?
- 如何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一心理疾病,其主要病因与症状有哪些?
- 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医学上是否有相关案例?
- 心理疾病、精神病、神经病有什么不同?
双向障碍是什么?是精神疾病心理病吗?怎样才能确诊?
双相障碍全称是双相情感障碍,是不折不扣的精神疾病,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精神检查和日常观察才能确定诊断。
说一说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既往包括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以及抑郁发作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以及双相抑郁所包括的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双相障碍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躁狂和抑郁的交替出现,但很多患者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会表现为躁狂或抑郁之中的一种情感体现,而且双相障碍的患者往往发病年龄更小,躁狂或抑郁的症状表现更严重,与单相抑郁相比较,出现的自残、自杀行为更多、更严重、更无法预料。
双相情感障碍是我国规定的六种重大精神疾病之一,是国家严重精神障碍建档管理的疾病,所以不言而喻,这是一种精神疾病,不是所谓的心理问题。
但双相情感障碍诊断存在困难,是公认的误诊率高,漏诊率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修正诊断的精神障碍疾病。曾经美国人做过类似的长程跟踪调查,确诊一个双相患者平均需要7.5年,先后经历3名精神科医生,所以即使在精神医学相对发达的美国,双相障碍也是难以诊断和容易误诊、漏诊的。
那么怎么样去确诊一名双相障碍患者?
首先做重要的是详细的询问病史,询问对象包括熟悉情况的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精神检查,但即使这样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一名住院患者也往往会在住院期间修订她的确定诊断。
比如不久前有一名患者住院时因严重的***倾向,询问病史时患者和家属都分别否认既往存在躁狂或者轻躁狂发作表现,患者既往也曾经在广州诊断过重度抑郁发作,但住院治疗的期间,患者治疗不久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躁现象,所以,家属和患者一定是遗漏了既往的轻躁狂诊断,因为轻躁狂表现本就与正常人差别不大,且持续的时间更短。
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出现转躁现象是可以确定患者是双相障碍的,所以一旦出现转躁现象必须立即停服抗抑郁药物,转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
所以如果之前的躁狂或轻躁狂表现不明显,很多双相患者是会被误诊为单相抑郁发作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的疑问有所帮助,关于双相障碍可以私信留言,我会帮你解答的。
双相型心境障碍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病症,患者性格极端多变,较难与人平和相处,极易出现较大情绪波动!性格中既有难以控制的暴躁,又有无法自拔深入骨髓的忧郁处处如影随形!就好似站在悬崖边上轻生的***者,既挣扎于跳下去的恐惧,又畏惧转过身的重生!
这种歇斯底里的心境,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和DSM-IV。
***学家和心理学家通常认为,双相障碍是一系列必须成群出现的症状(每次不止出现一种症状),并且症状们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经历发作阶段、症状最严重阶段和恢复阶段。
双相障碍的患者的躁狂或者抑郁的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的可能几天,长的能持续几个月。抑郁和躁狂状态会交替在病程中出现,有的人甚至在一天中出现如此交替,被认为是“快速循环型”的发病状态。
双相障碍发作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形成,而躁狂或抑郁的严重程度也会因人而有很大不同。很多患者会分阶段地加速进入躁狂状态,而有的患者会螺旋式地陷入抑郁状态,尽管抑郁的状态也很少是泾渭分明的。
对某些患者来说,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之间的时间段内不会有症状,但有的患者在这两个发作之间的时间段会有前面的发作所遗留下来的症状,如睡眠障碍、正在形成中的急躁、抑郁或轻躁狂的症状。
药物治疗是双相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在疾病的发作期用药种类和分量会更多,维持期会少一些,但是都得坚持持续用药。
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双相障碍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一段时间抑郁,一段时间又突然高涨。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情绪高涨与低落的起伏中,在极端情绪的驱使下,意外事件、酒精依赖、药物滥用和***等危害行为的发生率极高。并且,相比抑郁症,双相障碍的诊断难度大,治疗上也更加棘手。不过,经过规范治疗,症状大多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看你很斯文,怎么住这来了?"我看着面前的他平静的问。这是一位中年男子,戴着1⃣️幅白边眼镜,身形也很匀称。
"我在上班的时候翻了几个跟头。"他苦笑着说。
"你干嘛要在上班的时候翻跟头呢?"我好奇而友好的问。
"我也不[_a***_],没忍住。就是想翻个跟头。确实没忍住。"他怒气冲冲的说。
"在这你还想翻跟头吗?"我问。
…看着他垂头丧气的样子,我不知说什么好。一会儿他掏出1⃣️根烟,找别人对个火,一缕青烟,🈵️心愁绪。⋯
《***院见闻》
如果存在即合理的话,为什么类似“双重人格”这种事情被称为心理疾病?
谢邀~
存在即合理,双重人格的存在是合理的,病理老师可以给出千百种理由,这个没问题。
这种情况被称为一种心理疾病,也是合理的。这个评价的标准是正常状态存在,相对于正常的状态,双重人格这种也确实是一种影响正常状态,是一种心理的疾病。
按照上述的说法,带入理解,那就变成了,存在即合理,双重人格存在,就是合理的,它是合理的就不应该被称为一种疾病,应该被接受为正常。
事实上我从没认为双重人格是个心理疾病,娶一个人有两种内在,只要在人身安全的生活正常的状态下,这没什么问题,反而能解决男人三妻四妾的内在需求,还没有触犯法律。但是状态的稳定和安全性是成正比的,这是人类的共识。而且所谓的双重代表了矛盾的意思,换句话说,一个是安全,另一个肯定是危险,所以这就是不安全滴。
综上所述
整个论断让人迷惑的是,存在是合理,它存在,所以合理,所以不应该被舍弃就应该存在的很好。
这是一个思维的懒惰导致的。还原完整,就知道,这是暗示太多导致的混乱。
呵,这个问题有点问题,“存在即合理”可以作为”因果关系”的另一种解释,事物既然”存在”,就说明和其他事物有所联系,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 “合理”意思是符合前因后果的道理,但不一定得是合乎人的期望和正确的。
回到这个问题上: 双重人格的产生有它的条件,如经历,***,打击等等。得”双重人格”的人在表达某一种人格的时候可能是积极,平和,友爱的。当表达为另一种人格时,可能表现出消极,极端等等相反的或者特别的现象。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受到教育经历后其世界观是比较稳定的,人格是其世界观的外在表现也比较稳定。 患双重人格的人则表现出只在2个不同的个体上才有的现象。所以说“双重人格”算是心理疾病。
“双重人格”被定义为疾病是因为其外在表现的不一致,不稳定,或相反,病因是因为***,经历,教育等等。 存在即合理是解释一切现象事物的前后因果,但其自己并不是导致事情产生的因或果,所以问答里的“存在即合理”并不能用来驳斥“双重人格”被定义为疾病。
双重人格之所以称为疾病,是因为它本来就不属于正常人的一种状态,所谓的存在即合理本身没错,可对于人类来说,不属于人体的东西甚至有害人体的某种东西存在人体内,那么它就是不合理的,因为它的存在对人体的健康和状态产生了影响或是威胁,就好像癌症,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吧?但是有人患上了癌症,那么癌症的存在对那人来说是合理的吗?
如何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一心理疾病,其主要病因与症状有哪些?
边缘型人格障碍很多方面的不稳定,都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心里情绪、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等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因此经常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行为也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容易出现斗殴、酗酒、性滥交、***甚至***、自伤等行为。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特别害怕被亲人抛弃,什么事都想要自己掌控。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突出表现是人际关系、情绪、自我意象的不稳定和行为的冲动性,持久的空虚、孤独感及一些短暂的精神症状。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现实的分辨能力基本完整。会幻想,这也是它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的地方。
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医学上是否有相关案例?
人的心理和生理组合成人的整体。所以人有心理的活动,也有身体内各个器官的新陈代谢。心理活动也是脑的功能的体现。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身体的各种内外的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脑功能的影响。所以就有了心身疾病一说。心理问题对身体健康会产生影响,比如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情绪的人就会引起胃溃疡,口腔溃疡等消化系统器官的疾病。高度紧张会让人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导致一些脑部或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出现。同样身体疾病的发生也会引起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的发生。脑血管病往往会导致肢体的瘫痪,引起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很大,有的人并不是因为脑血管病死亡的,是因为心理疾病的出现如抑郁症的出现导致对生活失去信心,感觉活着没有什么意义,出现饮食的问题,自伤***的行为。甚至失去了生命。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是因为心理问题引起的身体症状,客观检查往往没有问题,请给他理解,他的痛苦不是自己装出来的,是和他自己的心理有关,他往往不知道,有时知道但是自己却改变不了。这时候就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同样道理,患了疾病的患者,需要家人朋友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如果他的支持系统好的话,往往能够度过难关。也可以找心理医生帮忙来减轻压力,减轻负担,正确面对现实的疾病。所以说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都不是割裂的,他们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人就是一个整体,他们就是整体里的部分。只有两部分都健康了才能说这个人就是一个健康的人了。
心理疾病、***、神经病有什么不同?
心理疾病,***和神经病这三者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彼此之间在概念上也有一些重合。
在通常我们的认知中,心理疾病和***指代的疾病其实差不多,只是心理疾病更多指的是不那么严重的***。比如说焦虑症我们可以说它是心理疾病,也可以说他是***。而对于一些重性的***,比如说精神分裂症,或者严重的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这些疾病我们就普遍称之为***,而不会把它叫做心理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是所有***中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发病之后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社交功能。,预后也相对比较长。
而神经病和***这两者的重合非常的小。大家需要非常注意把***和神经病这两个名字区分开来。***包括的疾病种类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成瘾疾病等等。主要指的是因为大脑功能上的障碍而导致一个人适应环境能力下降,并且很多时候通过观察大脑是无法看到明显的生理病变的。
而神经病则不同,神经病包括的种类有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侧索硬化等等和神经生理病变有关的疾病。当我们在说神经病的时候,通常不会包括一些思觉失调的症状,比如说妄想,幻觉等等。但是***和神经病彼此之间也有重合,比如说有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也会有一些精神症状,比如说妄想或者情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就同时有***和神经病。
心理疾病一般是指心理意识上的疾病,比如,心胸狭隘,疑心过重等导致的精神抑郁,久而久之导致的精神抑郁症。***一般是指大脑紊乱而导致的不能正常思维的疾病,比如脑神经错乱,脑神经分裂等疾病。而神经病则是精神狂躁症,失去理智,没有人固有的本性,具有威胁他人生命安全的病症。
我是春华心理咨询师,很高兴为你解答。(一)心理疾病,是正常人的心灵感冒,分为一般心理疾病和严重心理疾病,人的内心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一些小小的心理毛病,他能自我调节出来,比如三个月内,而且没有泛化,如小孩被鸡啄了一下,他怕那个鸡,他很害怕,有几天他都很怕鸡,但三个月内,他调整过来那只琢他的公鸡己杀,他不会怕鸡,这是一般心理问题,但经过六个月后,无论什么时候他见到鸡都很害怕,这是严重心理问题,经过解释说明,心理咨询师的强化弱化等一些咨询手段,经过一段时间跟踪就能完全治好。任何一个心理疾病都是正常人发生的,不给药治疗(厌恶疗法除外)(二)神经病,是你神经系统出了问题,如神经性的牙疼,是机体生病了,打抗生素呀,吃药呀,挂瓶呀,这是神经病(三)精神疾病,它与心理疾病,神经病不同,是另一个领域的,比如上述的被鸡琢的小孩,他变成看到鸡的图片,看到电视里的鸡,炖熟的鸡都非常害怕,惊恐不已,甚至只要一讲到鸡都非常害怕,是***的一种,明知炖熟了的鸡不会琢他,他始终认定会,也就是主客观不一致,知情意不一致,人格不稳定,三者有其一,就是***。心理疾病,神经病,***,是三个不同的领域。神经病不会变成精神症,心理疾病的发展下去,还是心理疾病,不会变成精神症,不要被度娘广告给恐吓了。不存在一个人即是神经病又是***!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私信我!
抑郁症,不是一个疾病,也不是一个专业的叫法。它包括了一组病症,而且外延并不清晰。
心理疾病在专业上简单的区分是,人格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创伤相关障碍,以及其他一些心身疾病。精神分裂症属于***,抑郁症则包括了心境障碍中的恶劣心境障碍和重性抑郁障碍,有的医疗机构还会把一部分神经症也诊断为抑郁症。燥狂发作,是多种心理疾病都会出现在症状表现,比如双向障碍1型、冲动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
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的疾病,不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
首先,心理疾病和***都是功能性疾病。神经病一般都属于器质性疾病,就是有无实质性病灶的区别。然后说:心理疾病,算病也不算病,一般通过自身调节活咨询可解决,无需服药。***,是病,轻重都有,不好治,有些甚至是终身疾病。神经病,我觉得你说的应该是神经内科诸如脑梗,血栓之类的,可以吃药可以手术,往往也是慢性病程,但和***一般不挨边。
有病要上[_a1***_],啥病都一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