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容易患哪些心理疾病?
- 有一天你功成名就却突然发现孩子患上心理疾病,你有何感受?
- 如何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及心理问题?
- 得了哪些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会“传染”给后代?哪些疾病不传染给后代?
- 精神心理疾病包括厌学与网瘾吗?家长需要带孩子上医院吗?
儿童容易患哪些心理疾病?
儿童年龄小,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易得的心理疾病比较多,包括多动症、抽动症、焦虑症、恐怖症、失眠症、攻击症、嫉妒症、贪婪症、懦弱症、遗尿症、睡行症等。
1.多动症: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小动作频繁、情绪波动比较大、学习受到严重的影响。
2.抽动症: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的现象,表现为挤眉、眨眼、伸脖子、摇头、咬唇等。
3.焦虑症:突然出现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表现为缺乏自信、无端哭闹、过于敏感等。
4.恐怖症:在生活中会对某些事物或者是情景产生惧怕的心情,比如出现打雷闪电,会极度紧张。
5.失眠症:晚上睡觉时入睡困难,会不时的惊醒,大声的哭闹,情绪不稳定,甚至梦游四方。
6.攻击症:经常性的搞恶作剧,喜欢攻击别人,对别人动手动脚,对美好的事物不爱惜。
7.嫉妒症:容易嫉妒别人,对别人的优点和成绩难以忍受。
8.贪婪症:自身会极端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望比较强烈。
9.懦弱症:遇到事情没有任何的主见,对外界的***不敏感,甚至受到他人欺负。
10.睡行症:在睡眠的过程中会突然的睁眼,下床走动,坐起凝视。
出现疑似上述症状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尽早干预。
本内容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常卫利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有一天你功成名就却突然发现孩子患上心理疾病,你有何感受?
有一天你功成名就却突然发现孩子患上心理疾病,那只能说明你的心理学习是不靠谱的,抑或是你的成功也是偶然的,不是经过你的策划而取得的成功。世上偶然的事件是很多,但是有些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关注➕我给你带来不同的人性及心理的本质解析
功成名就的结果里包含着太多精力,时间和智慧的付出,可能正是因为此,孩子被严重忽略。他对你的渴盼,对你发出求助的信号,但你一直没有回应。心理疾病让你最终看见孩子,也算不得一件完全的坏事。好好陪伴,及时找到一个靠谱的心理师,一切都会好起来。
如何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及心理问题?
关于***,公众的误解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因为缺乏专业诊疗知识,很多人认为***治不好,甚至害怕有传染性,这也对患者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青少年儿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承受的心理打击远远大于身体上的伤害。
据临床数据表明,有将近68%的***患者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其中,青少年儿童长期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其具体心理情绪变化如下:
3~6岁儿童
***对于幼年时期的儿童心理影响较少,此时儿童关注的更多是家人的陪伴,对于自身外貌关注较少。
7~13岁儿童
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注重外在形象。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存在差异,生活中也会有意识地掩饰白斑部位。同学的捉弄和不友好也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自尊心受到伤害,使其不能与其他小朋友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
14~18岁青少年
进入青少年时期,患者身心逐渐发育至成熟,开始对外界事物具备辨别能力,这个时期也是青少年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白斑开始对患者的生活、社交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带来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感,使其感到羞怯,自尊受到伤害,导致自信心不足。而且,青少年患者会对白斑发展感到紧张,对于未来充满恐惧,开始自暴自弃,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长此以往,很多青少年儿童会出现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所致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_a***_]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主要是情绪障碍、社会功能下降和本人感到精神痛苦为特征。
专家提示:这种情绪心理问题会进一步加重疾病的发展,影响***治疗效果。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思虑过多的状态,很容易导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长期下去,导致机体营养跟不上、体内微量元素缺失、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弱,这就为***的侵袭和扩散创造条件。所以,针对青少年儿童***患者康复诊疗,疏导负面情绪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医生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和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认知应对方式等,可促使患者的自知力恢复,从而配合临床治疗。最终达到白斑“停止发展、恢复颜色、防止复发”的目的。
同时,专家提示***患者家属可以正面引导孩子建立康复信心,引导孩子现阶段专注学习和自身发展,通过系统性治疗逐步恢复健康,也可部分抵消***的消极影响。
如何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及心理问题?
作为父母最渴望的,莫过于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育儿过程,家长们多少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扰?(症状可能会体现在情绪、行为、学习、亲子互动等)
把好的都给了孩子,亲子关系不但不亲密,孩子甚至对父母怨愤、仇视,该如何与孩子相处?
孩子总是不听话、不守规矩、对立违抗,父母如何教导?
上网课,孩子出现了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失去学习兴趣等,父母很焦虑担忧;
孩子比较多动,对学习或他人造成了影响;
孩子过于胆小、怕事、退缩,难以主动与人交往;
孩子进入青春期,变得叛逆、对抗、冷漠,不愿与父母沟通;
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抽烟、厌学、沉迷网络,甚至离家出走、结交损友、偷窃等,急需纠正;
复学了,孩子遇到学习或生活挫折,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该如何疏导;
孩子因早恋而影响到学习和情绪,该怎样对其进行引导与教育;
处于离异或单亲家庭中,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该如何处理;
孩子与父母的其中一方过于亲密而排斥另一方,怎样让关系得到平衡;
教育孩子时与伴侣或长辈的意见出现分歧矛盾,让你烦忧最为难……
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家长都会很头疼、无助。
因为孩子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除了对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要有所了解,还需要学习很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这便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了。
但是父母这个角色,不像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有严格的上岗培训,是没有经过任何学习便走马上任,是凭着一种天然的本能去做。
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良好亲子互动、家庭教育呢?
寻求专业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帮助,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处于人生的关键期,如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干预,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孩子不仅可以摆脱这些问题,还可以将习得的能力用于日后的成长中。这终将成为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家长也需要学习了解,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用有效的方式教育、陪伴、支持孩子,与其良好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爱和自由,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收获勇敢、自信、健康,在往后的日子里,他的内心也会多一种***、多一个出口、多一些动力。
得了哪些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会“传染”给后代?哪些疾病不传染给后代?
其实,生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没办法像黑白色这样完全分开的。会遗传的精神疾病其实在基因上已经变异了,基因问题自然会导致遗传。
比如,精神分裂就会遗传,偏执型人格也会遗传(具备这种人格的在***重犯中看到,当然不是每个都是这种人格,只是举个例子),这种人格比精神疾病还可怕,因为无药可医,而且对社会对他人会有伤害。
精神心理疾病包括厌学与网瘾吗?家长需要带孩子上医院吗?
不是!不需要!
孩子网瘾厌学,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建立手机网络、学习、作息、运动的界限!
了解孩子厌学、沉迷游戏的原因,建立界限,引导孩子学习目标、学习动力等。
如何引导孩子30天戒除网瘾,建立手机界限的简要步骤,家长可以看一下:
第一步,家长先系统学习导致孩子网瘾的底层逻辑链条,网瘾的演变过程、原因、方法、怎么制定约定等等。
第二步,事先做好预防措施。做好帮孩子建立界限时,孩子会出现的反抗情况的心理准备以及应对措施,比如让孩子到点交手机,孩子不愿意交并且大吵大闹时家长怎么应对。
第三步,家长开始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界限,戒断反应肯定有,家长需要坚持初心,并妥善解决突发情况。
第四步,帮孩子巩固手机界限,建立界限只是第一步,之后的巩固非常重要,另外还需要引导孩子制定学习目标。
厌学和网瘾不一定就是心理疾病、精神疾病。
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你和孩子会很痛苦。
可以试着自己先约一下心理咨询师,评估一下自己的内心。
袁潇潇
法学硕士
“七巧板”儿童生命发展项目 讲师团成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mansandhaikus.com/post/9547.html